“非遗+文旅”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
作者 刘姿邑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如今,非遗已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走入公共空间、走入社交媒体、走入“寻常百姓家”。

11月1日,“品味佛山 秋色无限”2024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盛大开启。随着非遗不断融入现代生活,老百姓对传统非遗的喜爱和参与度也随之提升。在旅游产业升级优化过程中,“非遗+文旅”成为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的重要一环。非遗打铁花、制作漆扇、手工制瓷技艺、泉州簪花等文旅活动或是体验项目之所以能够出圈,也在于其能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体验和当地特色的文化服务。体验感是旅游的价值所在,非遗的融入让游客们的旅游体验有了承载力,地域习俗与地域符号能够使得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充满向往。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挖掘本土非遗的价值,逐渐将非遗纳入文旅体验环节当中。旅游为非遗“活起来”进而“火起来”打开新赛道,让非遗更有烟火气;而非遗也不断强化消费者感知,进而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

热门非遗元素被重点挖掘

特色是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物、古迹、遗址、非遗技艺,我们也由此拥有许多参观游玩的选择。要让当地的非遗元素脱颖而出,关键是彰显文化特色并积极推向极致化。

例如,去年年初,一组“簪花围”的照片成功出圈,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泉州蟳埔:头上花园非遗体验”上榜,“今生簪花,来世漂亮”,成就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段段浪漫旅行,也让蟳埔这个小渔村迅速成为新的热门旅游景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时尚穿搭,美丽的国风体验……“非遗+文旅”的旅游形式进一步放大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让更多人对这朵“顶流小花”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蟳埔簪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传统文化的代表,满屋的芳香也是满屋的美丽、满屋的希望。据统计,去年以来,蟳埔接待游客已超350万人次,今年春节接待游客46万人次、增长721%,蟳埔簪花围话题网络点击量超80亿次。这项国家级非遗作为蟳埔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配上当地由蚵壳筑成的房屋,让游客感觉惊艳,成为当地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蟳埔簪花”成功出圈后,非遗美学点燃文旅消费,全国各地纷纷借鉴。例如,成都将簪花引入本地,从今年春节伊始,成都洛带古镇簪花的热度就一直高涨,新开簪花店数量猛增,逢节假日期间还会出现“排队难求”的局面。为何成都洛带古镇会掀起这股“簪花热”?与泉州蟳埔本地的簪花体验相比,成都洛带古镇的簪花业务其实更深度的聚焦游客们的心理,挖掘他们潜在的需求,再配合上汉服旅拍,形成了一整套既完整又极具性价比的消费产业链。

本文刊登于《商周刊》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