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肝癌,这样的AI靠谱吗?
作者 朱秋雨
发表于 2024年11月
AI创意图(制作/本刊记者 郭嘉亮)

一封喊话理想汽车的声明,将过去不为人熟知的AI云诊技术带到了众人面前。

8 月20 日,名为医施德(医施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发声明称,要与理想汽车割席,未来将定期公开理想创始人李想的身体数据,并表示,若不提早干预,李想“不久的将来将死于肝癌”。

双方此前曾有争执。理想汽车8 月20 日回应,其从未与医施德开展任何商务洽谈与合作,已经针对医施德公司散布的网络谣言报警。

冒犯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医施德的小程序显示,其主打“AI 云诊”系统,用户只需提交10 张面部照片、30 秒视频、语音表述和文字说明,就可“诊断出1700+种疾病和110+ 种肿瘤”。

他们自称,团队成员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世界名校,集成了多种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在癌症早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简而言之,医施德的产品思路是,依靠人面部的信息,就能诊断人体大部分的疾病,甚至能提早发现癌症的肿瘤。他们宣称,该系统能大幅度降低医生误诊率,用AI 改变人类医疗健康的未来。

听上去,医施德的“创新”颇有过去硅谷公司Theranos 滴血验癌的影子。而笔者调查发现,国内类似喊着“AI+ 诊断”口号的医疗公司并不少见—有的像医施德一样手机拍照预测疾病,也有公司推出了智能健康镜。这些公司无一不宣称,相信人脸信息可以反映身体状况,并通过热成像、AI 等,用人脸预测和诊断疾病。

在AI 的加持下,人们羞于去医院体检的现状似乎得到了改变。只是,这其中有太多科学问题亟待理清:靠一张脸,真的可以检测出身体各类疾病吗?在AI 的加持下,我们的医疗诊断到底到了什么水平?

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以及技术所能到达的能力边界。

面部识别,真的假的?

在官方小程序上,医施德公司推出了多种AI 体检套餐,不仅能检验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消化系统、男科、妇科等1000 多种疾病,还能检查出110 种肿瘤原发位置。在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能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宣传文案中,该公司介绍,AI 体检的作用是筛查疾病,让患者免除在医院的无关紧要检查,“乱花钱不说,还把人整得太难受了”。

上述理由,也是许多AI 体检公司主打的卖点:无创、零疼痛。

用户只需运用手机,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素颜拍照即可完成身体检查。这一技术最早在2012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提出,即通过智能镜拍摄人的面部,从而获知人的一些身体状况,例如人的心率、呼吸频率等。

一些罕见病的基因突变往往会在面部特征上体现。

医施德页面

该项目的发明者是一位博士生。他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为利用光学来获知人的血液变化。“当心脏跳动时,血管中的血液会略微增加。血液吸收光,因此心跳时会吸收更多的单色光,从而减少身体透射或反射的光量。”因此,通过专业仪器拍摄面部,的确能测出心率。

这一便捷的发明在此后医疗科技领域有了更多的应用。2024 年7 月,北京大学团队在《细胞代谢》杂志的最新研究指出,人面部的不同区域的温度,与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关。

例如,论文发现,患有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人,面部热衰老的速度更快。他们的眼部温度往往高于同龄的健康人。此外,鼻子变冷、脸颊变热则可能是血压高的前兆。

Face2Gene声称通过面部识别算法检测疾病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韩敬东告诉笔者,这一研究采用了大量面部红外图像,并用数据训练不同的AI 模型,从而使模型能够理解面部温度,与生理年龄或者是特定慢性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

“换言之,AI 技术能帮助我们识别面部不同区域的温度细微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不易通过肉眼或者普通比较算法感知。”韩敬东说道,“一旦AI 模型训练完成,它就能快速、准确地预测一个人的生理年龄,或是判断各类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也就是说,通过AI 对人体健康做出判断,从科学角度上确实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