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用婚前协议保卫爱情
作者 黑素
发表于 2024年11月
AI创意图(制作/本刊记者 施泽科)

龚亚烦了,结婚之前,她的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了让自己难以招架的“财产提议”:一会儿是“天价彩礼”,一会儿是男方全款买的房产要加女方的名。

在她看来,妈妈的这些提议,会让自己的婚姻有了一层“交易”属性。为了避免妈妈的婚姻财产观影响到她的亲密关系,她和未婚夫商量,决定签署婚前协议。

在她这里,婚前协议不仅仅被视为处理财产分配的法律工具,而是一种维护两人感情纯洁性和公平性的相互承诺,确保他们的关系不被外界财务观念所侵蚀。

像龚亚这样在婚姻面前想寻求婚前协议帮忙的女性,越来越多。不少人将婚前协议作为备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动与对象及双方家庭沟通,小到家务分工、宠物归属,大到财产公证、忠诚条款等等。

她们就婚前协议的商议和签署过程,也是女性在亲密关系和婚姻家庭里对于主动权的争取与确认。通过婚前协议,年轻人试图在感情与生活琐事之间找到平衡。

“纯粹”的关系

龚亚决定和未婚夫共同签订婚前协议的初衷,源于与母亲在财产问题方面的分歧。

刚大学毕业时,在双方父母的介绍下,龚亚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年龄相仿,平常也玩得来,逐渐从朋友发展成情侣。由于双方父母较早地“参与”了这段关系的推进,3年后,两人也顺势发展为未婚夫妻关系。

从以个体为中心的情侣关系,递进为连接两个家庭的婚姻关系,财产的分配与处置,是横亘其中的一道看得见、摸得着的坎。这道坎曾一时难倒了龚亚。

门当户对的基础上,未婚夫的家庭财产条件还略优越些。未婚夫出身温州生意世家,龚亚的妈妈“不知道从哪儿道听途说,温州给彩礼非常高,甚至两三百万都有”。

出于“爱女心切”、不能让女儿在婚姻中“吃亏”的想法,龚亚的妈妈建议女儿:要个百万彩礼。

面对妈妈时常提出的一些过于实用主义甚至具有交易性质的提议,龚亚匪夷所思。一番追问下才知道,这个故事妈妈只听了前半部分,故事的后半部分是:女方还了两倍的嫁妆。

当妈妈再次给出“男方全款购买的婚房应该加上龚亚名字”的提议后,母女俩又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大吵起来。龚亚认为,男方名下的婚房实际由他的父母出资,并不是未婚夫自己的资产,自己不应该向对方提出他无法作出决定的要求。

争吵无果,龚亚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向未婚夫又一次大倒苦水。倾诉中,龚亚向未婚夫提出:“不如我们签婚前协议。”意料之中地,未婚夫十分赞同这个决定。

在这之前,第一次和妈妈有类似的分歧之后,龚亚就意识到婚前财产问题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重要性。此后,她经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有关婚前财产、婚前协议的案例和帖子,也会分享给未婚夫一起讨论。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