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海天之蓝
多刺绿绒蒿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三江源区,多刺绿绒蒿在众多的野花中算得上是“高大”的花卉了,尽管如此,它的植株也就只有十几厘米的样子。在可可西里边缘、唐古拉山顶,在黄河源头的牛头碑下,我都目睹过它的芳容,并端着相机,匍匐在地上,把它们定格在我的相机里。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它被画在纸上,依然被它的“高大”所震撼。
那是在央视的一期《朗读者》节目,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的曾孝濂老先生被请到现场,带来了他亲自手绘的一幅植物画,画面中正是一株多刺绿绒蒿。当镜头推向画面,以特写镜头定格了几秒钟,我立刻被画面中的那一株高大的花卉震撼到了。尽管,作为故乡青海常见的一种野生花卉,我已经对它熟视无睹,但从来没有意识到,当把它从广袤的生境中独立出来,遮掩了它周围的荒芜与杂乱,它竟然如此亭亭玉立。对,是亭亭玉立,这个成语便是为它而专有的。我忽然意识到,画面中的多刺绿绒蒿,才是它本真的样子,正是因为曾孝濂先生用他植物画家独到的眼睛,看到了它的本真,它才被这样本真地留在了纸上。
在高原,在三江源区,绿绒蒿也不单单是蓝色,全缘绿绒蒿的金黄、红花绿绒蒿的鲜红,都那样艳丽地点缀着这片高地。居住在这里的藏族群众,热爱生活,喜欢用鲜艳的颜色装点自己,他们身上的饰品,也因此鲜艳无比:金黄的蜜蜡、鲜红的珊瑚。有人说,绿绒蒿的色彩,恰好对应了这些饰品的色彩,比如全缘绿绒蒿与蜜蜡,红花绿绒蒿与珊瑚,那么,多刺绿绒蒿呢?在藏族群众身上的饰品中,似乎鲜见蓝色。
我便想,如果必须有一种对应,那么,多刺绿绒蒿的碧蓝,对应的是高原民族的那双眼睛吧。
会员专享,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登录/注册
本文刊登于《人民周刊》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