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古村 焕发新生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图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全景。   龚普康摄

“村庄肌理完好,传统的建筑风貌、生活习俗、侗族文化保护得很好,不虚此行。”从广东梅州自驾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游玩的小学语文老师石苹屏说。他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趁着休假带着家人自驾来到三江,慕名来到高友村。

高友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高山上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和许多深藏在八桂腹地深处的古村落一样,村庄一度破败,村民外出,部分传统建筑遭到损毁,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借助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的契机,高友村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传统建筑得到修缮,传统文化有了传承。

三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覃善书介绍,三江县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把全县36个传统村落有机串联,并通过将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聚区域纳入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范畴,带动全县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侗族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地、国家侗族原乡幸福生活示范地、中国传统村落侗族建筑博物馆。这些散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村落,正在迎来新生。

人居环境改善

灰瓦顶、木构造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鼓楼、风雨桥飞檐翘角,巷道干净、村庄静谧,四面青山环抱,庄稼层层叠叠,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仿佛置身“深山人不觉,全村画中居”的诗境之中,浮躁的心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高友村是三江县保护最为完好的侗族传统村落之一。高友村全村466户人家基本居住在传统的吊脚木楼里,村里的6座鼓楼、1座风雨桥、1个古庙保存完好,先后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如今整齐的村庄,十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彼时,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村民建房乱搭乱建,村道破损不堪,污水肆意横流,环境脏乱差。2012年,高友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村里决定加强对新建房屋的管控和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本文刊登于《人民周刊》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