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助力长城保护
作者 武凤珠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图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设计的长城积木。本刊记者  武凤珠摄

自1984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展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工作已经走过40年。40年后,新生代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发挥优势,参与到长城保护公益项目中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文化保育组项目经理尉舒雅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这支年轻团队的创新尝试。

长城有其他文化遗产难以企及的特色

记者: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长城保护是如何结缘的?

尉舒雅: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参与长城保护项目,是在2014年,整整10年前。当时,腾讯地图想要做一个长城街景的技术探索,所以做了一系列的360°长城街景,团队开始接触长城并思考,长城到底是什么。

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对长城的认识并不一致。我来自西北,对长城的印象停留在小时候夯土长城的形态;到北京上学后,见到了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才知道原来北京的长城是砖石的。项目团队成员心目中的长城各有样貌,每个人对长城的认知都天差地别。这些对长城的差异性认知,一定程度上局限于区域的认识。

基于认知的不同,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型的长城?我们也开始探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应当对长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应该怎样理解长城?2014到2016年,在这样的思考和探索中,我们结识了很多专家,以及一些社会公益团队。

经过与诸多专家的交流,我们认识到,长城在建筑材质、形态、用途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延伸。我们由此发现,长城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段墙或一条线,它可能是一个区域、一个片、一个面积性概念。

本文刊登于《人民周刊》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