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生活在泰国电影里的潮汕外婆
作者 孟渐新
发表于 2024年11月

电影《姥姥的外孙》在泰国上映后获得泰国观众的热烈回响,成为 2024 上半年泰国最卖座的本土电影。陆续在亚洲各国上映后,不仅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票房开出红盘,还夺得越南影史上泰国电影首映票房冠军,在我国,则仅用 12 天,其票房就突破了 8 000 万元,最终累计票房达到 1.22 亿元。这个成绩对于帕特·波尼蒂帕特这位三十出头的青年导演完成的人生中第一部长片而言,着实成绩喜人。

这 部 让 整 个 亚 洲 观 众 激 动 上 头的 电 影, 有 一 个 英 语 片 名 叫《The Chinese Family》,即“中国家庭”之意。事实上,这部影片也的确让中国观众觉得并不陌生,关于语言,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泰语和潮汕方言都像是“外语”。因此,虽然听不懂语言,但故事里人物的行事习惯,尤其是外婆的举止,在大部分中国观众看来实在亲切——影片聚焦了一个祖上从我国广东

潮州迁居泰国的家庭,描述了华人世界不可或缺的伦理主题。

故事从儒家文化圈大概都熟悉的扫墓祭祀开始,到片尾扫墓仪式结束,很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元复始的形式意味,相比抽象的“意味”,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影片似乎更可算是泰版潮汕美食集锦,而这些丰富的食物道具,也的确在影片中产生了重要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作用。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