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风光摄影作品?
在浩渺的摄影艺术海洋中,风光摄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摄影师和观众。完美的光线、独特的构图、细腻的影调、优秀的后期,这些无疑是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必要条件。然而,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技术手段,还不足以成就一幅伟大的风光摄影作品。正如一位摄影大师所言:“真正的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对美的捕捉,更是对思想和视野的深刻表达。”上述这一切,从构图到影调,只是表现手段和载体而已。我们绝不能本末倒置。
每一个人的标准都不同。在我看来,最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总要表现一些内涵:
·可以是真实展现自然界的奇特和瑰丽,让观众意识到,这个星球上还有如此壮丽的地貌,或如此奇妙的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风光摄影有地形学和记录上的意义。这也是我这些年坚持风光摄影要真实记录地貌,坚持高像素和极致画质的原因。每一个细节,常常都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和发现。
·也可以是表现一种独特的、非凡的体验。
· 还可以借景抒情,表达情绪。在为左红的《生命之歌》写的序言“有温度的纯粹风景”里,我写过下面的话:草木山川无情,但摄影师和观者有情。那些认为风光作品只是糖水记录的人是对风光摄影一个极大的误解。我其实不赞成纯粹用“美”来要求风光摄影,因为对美的含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而且只是以“美”为指标来要求一幅作品,也人为地束缚了我们的创作。
因为这些原因,我想读者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绝大多数最优秀的风光摄影师,要去不断探险,不断寻找新地点新视角,而不是满足于在家门口创作。
他们对那些没有实际内容,仅仅有形式美的东西兴趣不大。那些沙龙类的极简小品除了“好看”之外,它们不能给我带来太多别的感觉或信息。因为在那些看似精美但充满人工制造痕迹的画面里,我看不到让我眼前一亮的自然的雄伟或精妙,看不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体会不到让摄影师心跳的感觉。
摄影师介绍
胡亦鸣网名: 云漫
电子工程博士,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终身教授,职业风光摄影师。多年来走遍万水千山,用极致的技术和极致的画质带回气势宏大、人间罕见的极致美景。
只有我拍的风格才是艺术?
请别误解我,我一直主张摄影要多元化,摄影师要宽容。在《当代风光摄影流派和风格》讲座里和《跨时代对话》里我反复说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只选择一个风格,但整个摄影界,我希望能看到从宏伟的彩色广角大风光到宁静的黑白小品各种流派。世界如果都是一种风格、一种题材太无趣了。
前面提到的一些题材,我自己难有共鸣,所以很少这样拍,不等于我认为这不好或反对别人拍。如果你喜欢在家门口搞艺术创作,如果你能在家里发挥创意使劲把极其平淡的景物拼命后期成很漂亮的形式美的作品,恭喜你,我希望你做到极致,这样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每个人拍摄的动机都不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时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出远门去拍风光片,为什么不在家门口创作?还美其名曰把家门口的平淡小景拍好才是艺术,其他都是“糖水”。真正的风光摄影师不会加入这样的无聊论战,他们忙着拍片呢!要不是疫情在家我大概也不会回答这些。小景大景我都鼓励大家去拍。我极其反感国内摄影界少数人轻易用“糖水”去给某一类图片贴标签的习惯,似乎轻轻吐出“糖水”两字,自己在艺术上和道德上就不战而胜地立刻占据了制高点,就可以鄙视对方,任何别的讨论都不必进行下去了。但如果一定要贴标签去反“糖水”的话,一定要拿枪对准我让我选一个,那么,我不得不说,有内涵的美丽风光作品不是“糖水”。只有形式美的才是“糖水”—只有甜味,没有实质。
AI时代,还会去爬山吗?
好了,现在我可以回答一下在上一篇讲 AI 和计算摄影的文章末尾的问题,如果将来 AI 能轻松渲染出无比真实的魔幻大片,如果手机片也能渲染出非常清晰的高像素,我还会带沉重器材去跋山涉水吗?
会的。
因为对我来说,单纯的形式美没有意义。AI 渲染的图片可以美轮美奂,可以获得无数点赞,但它不能记录我亲自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花海和冰川的心潮澎湃,不能帮助我回忆在高山之巅的狂风暴雨里整天不能出帐篷的等待心情,不能表达大自然变化无穷的真实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