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目前欲以纸币等实物探究古代纸币体系问题,只能从尚存可信实物的金朝开始。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金元明出土实物与有出土实物可佐证的纸币、钞版,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比钞版和纸钞的形制、纹样与印文所载,可清晰勾勒出金元明三朝纸币体系的相互关系与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纸币体系的构建及其表象后面的成因。
金朝:与钱兼用 以代钞本
金朝于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迁都中都后,开始设置印造钞引司、交钞库印行谓之交钞的纸币。金代交钞形制及其演变见载于《金史·食货志》与南宋范成大《揽辔录》。前者描绘交钞:“外为阑,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料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料号衡阑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劄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后者云:“南京交钞所准户部符……印造一贯至三贯交钞,许人纳钱给钞……候七年纳换别给,以七十为陌,伪造者斩,赏钱三百千。前后有户部管当令史官、交钞库使、副书押,四围画龙鹤有饰。”经明朝以来专家学者考证,范氏所录交钞及其管理使用情形是海陵王贞元时期亦即早期所造的交钞旧制,金史所及为章宗承安初期即中后期调整后状况。
目前面世的金代钞版多为贞祐及其之后印钞之物,国博的贞祐交钞铜版有无合同印与五合同印两种。无合同钞版主体为长方形,边框饰花叶纹,边框上端横铭“壹拾贯”,左侧外凸出长条部分书“每纸工墨捌文足纳旧换新减半”,框内上下两部分,上部中间为钞额“壹拾贯八十足陌”,右“字号”、左“字料”,字料上方有一个方孔,用以放置活字。字料两侧篆文:右“赏钱三百贯”,左“伪造交钞处斩”。下部敕文七行,从左至右如下 :通行交钞内陕西东路许于中都南京交/ 钞库京兆府河中府潞州省库倒换/ 钱钞攒司专副副使库使/伪造交钞斩赏钱三百贯/贞祐三年 月 日印造库子库司/印造钞引库副使(押符)库使(押符)/尚书户部勾当官(押符)。钞版与《金史·食货志》所记基本相符。这种式样钞版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等也有收藏。
五合同钞版与无合同印钞版形制基本相同,只是右侧外斜押有“中都合同”“ 南京合同”“ 京兆府合同”“河中府合同”“潞州合同”五印。其上部左侧赏钱数额改为“赏钱万贯文”,下部钞文中的赏钱同步换做“赏钱一万贯”。“合同”印及钞文明示纸钞流通的区域为陕西东路、中都(北京)、南京(今河南开封)、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潞州(今山西长治)。
金代贞元始印交钞面值有贯、文两种纪值,“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谓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谓之小钞。”交钞“与钱并行,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因交钞“与钱并行,存在短陌现象,有六十、七十、八十之分,政府规定的短陌市值八十陌体现在交钞面额文字中。金朝发行纸币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贞元二年至大定二十九年(115 4年至1189年)的交钞;大定二十九年至贞祐三年(1189年至1215 年)七月的交钞;贞祐三年七月至天兴三年(1215年至1234年)的贞祐宝券、贞祐通宝、兴定宝泉、元光重宝、元光珍货、天兴宝会等6种,其中元光珍货是以绫为材质的丝质钞,天兴宝会是以银为单位的纸钞。据钞版实测,金代交钞内尺寸应该是纵20厘米左右、横11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