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会子 当时流通最广的纸币
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蒸蒸日上的海外贸易,使得流通领域中对钱币的需求越来越大,周转速度越来越快。有了北宋时期“交子”“钱引”“小钞”的印制、发行和管理经验,南宋时期便发明了“会子”,作为金属铸币的代用币参与流通。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二月,朝廷接受临安府知府张澄的提议,设立“行在会子务”(后改为“行在会子库”),主要职责是管理会子的印制和发行等事宜。为了维护会子的信用,取信于民,朝廷拨付10万贯给行在会子务做发行准备金。会子是一张纸,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但有了准备金作担保,从而保证了自身流通和支付的能力。百姓用1贯铜钱兑换1贯会子,要收取10文的手续费;用1贯会子兑换1贯铜钱,则要收取20文的手续费。印造会子的纸张取自徽州和池州,在成都和临安两地印制。
会员专享,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登录/注册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