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天生讨厌苦味?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关于喝药的痛苦童年回忆。相比大人来说,小孩对什么东西能入嘴,什么东西不能吃,显得分外挑剔。将一杯苦涩的冲剂咽下喉咙,对小朋友定力的要求相当高。
成年后,喝惯了苦咖啡与苦涩的啤酒,变得“能吃苦”,人们却发现很少有喝苦药一展能力的机会了。
其实这跟剂型有关,成年后吃的药很多都是片剂或胶囊,而小孩子的药,为了防吞咽困难,多设计成液体或冲剂。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药效更快更好地起作用,并且对小儿的剂量进行调整也很方便。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成年人对苦味真的真的真的没有小孩敏感了。
厌恶苦味是演化的结果。植物没有运动能力,为了防止身体的营养部位被动物吃掉,于是演化出有毒性的茎叶作为自保的手段。直接将食草动物毒死,就一劳永逸告别危险源了。
植物的毒性,集中体现在种子植物的种子上。种子植物开花后结果,由颜色鲜艳、味道甜美,看起来非常可疑的果子包裹着又硬又苦,但散发着油脂香、非常有营养的种子。
我们都知道,虽然果实的鲜艳色彩要是换到蘑菇、昆虫身上,则意味着有毒,但果实长这样其实是和动物进行利益交换的结果。好吃的果肉被吃掉后,具有行动能力的动物,将不好消化的种子拉到远离母株的地方,植物就这样开枝散叶了。
不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都喜欢吃果子。亚马逊雨林里还有一种叫锯腹脂鲤的鱼也吃水果,奇葩的它靠守株待兔生活,等待水果从树上掉到水里。
会员专享,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登录/注册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