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黎明,雨水淅沥。轰鸣的战车冲破雨幕,快速占领阵地。
“阵地展开!”西藏军区某旅某火箭炮营官兵迅速“拉弓引箭”,数枚火箭弹昂首待发。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弹呼啸而出。实时传回的画面显示,远距离目标被精准摧毁。
面对喜人成绩,该营刘营长却一脸严肃:“我们的速度还可以再快些!”他疾步走进“中军帐”,从弹药准备、技术检查、占领阵地等方面逐项细抠,带领骨干认真复盘。
“战争进入‘读秒’时代,速度快一秒就离打赢近一步。”刘营长的话里,总是带着浓浓的硝烟味,“身处高原山地,我们始终追求的,是将极端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断挑战极限。”
70多年前,该营前身部队作为十八军一部,随队千里挺进西藏高原;7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攻坚克难,在雪域边关屡开先河,创下高原训练多个“首次”“第一”;进入新时代,官兵接续奋斗,接连展开转型重组、换装重塑,大胆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不断推动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挺立高原,心向打赢。“始终敢打必胜、始终团结奋斗、始终人才辈出、始终纯洁光荣、始终法纪严明……”该营官兵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在行进间整队看齐,在闯关中加速奔跑,在世界屋脊高扬奋斗旗帜。
先辈的精神,就是我们冲锋的动力
“炮弹呼啸,空天巡逻,弹道飞扬燃起忠诚烈火……”前不久,新兵下连为军营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新兵们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旅歌《忠诚烈火》。教唱歌曲时,老班长们每教一句,都会为新战友讲述歌词背后的风雨征程、辉煌战史,让他们懂得新时代高原炮兵的使命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刘营长介绍,作为老西藏精神传人,他们注重在“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中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分享逢山开路的奋斗故事,引导官兵在精神洗礼中不断砥砺奋斗初心、凝聚意志力量。
“‘一切听从党安排!’70多年前,一声令下,十八军将士从天府之国挺进雪域高原,先辈们在党的指引下用生命践行使命……”老班长话语铿锵,直抵心灵。
“走过风和雨,历经血与火。”高唱着旅歌,那段峥嵘岁月在新兵韩陆军眼前铺陈开来。讨论中,他直抒胸臆:“我一定要不懈奋斗,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无愧于十八军传人的荣光!”
部队调整改革后,该营由多家单位合编而成。新的编制、新的面孔,让他们经历了种种阵痛——不同的工作习惯,不同的训练标准,步调不齐了;“你们”“我们”“他们”,官兵在平时相处中,下意识按原单位区分彼此,关系疏远了;本应“多人一杆枪”密切配合,结果“你扣你的扳机,我开我的保险”,训练节奏被打乱了……
如何加速合心合力、攥指成拳?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营党委打出一套“组合拳”——
深入寻根,凝聚力量。他们以史凝心,挖掘高原“火力铁拳”的精神密码,组织官兵开展同学旅史、共唱旅歌活动,从旅史营史的辉煌征程中探寻信仰锚点,用老西藏精神将大家拧成一股绳。
立起标准,构建“磁场”。他们以战聚魂,不断树牢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晋职晋衔、评功评奖时优先考虑战备训练成绩突出的官兵,营造奋勇争先的“能量场”,激励一批训练尖子脱颖而出。
抓在平常,重在经常。他们以行促合,依法从严从实抓作风、抓教育、抓养成、抓规范,常态组织战备拉动,请身边战友结合家乡变化、自身经历讲教育微课,坚持每天点名集合叫响战斗口号,培塑建设过硬集体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随着一系列举措实施,官兵逐渐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肩并肩奋进冲锋。
一次,干部旦增曲扎所在连担负某型火箭炮试验任务,各级高度关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连官兵神经紧绷,生怕失误。”让旦增曲扎没有想到的是,得知他们受领该项任务,其他连队优秀炮长主动上门分享经验,技术维护室的战友也积极嵌入编组,提供伴随技术保障。
在大家的合力协助下,该连最终取得“首发命中、发发命中”好成绩。“这份成绩不只属于我们连队,更属于全营官兵。”旦增曲扎感慨地说。
如今,各类演训、试验压茬推进,每一次任务,都是对该营官兵合心合力的加速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