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尚北京》走进北京市珐琅厂,专访了公司总经理董艳娜,回溯公司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景泰蓝这一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喧嚣浮华中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赓续经典技艺的薪火;如何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于变局中开新局,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又是如何借助新型的管理机制,实现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六十八年栉风沐雨,将大国技艺薪火相传
景泰蓝也称“铜胎掐丝珐琅”,为燕京八绝之首,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艺于一身,它是以金、银、铜贵重金属,经十余道工艺集体创作,精制而成。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被人们称为国宝“京”粹。其造型雍容华贵、纹饰寓意吉祥,表现手法亦超凡脱俗。
然而,20世纪40年代,曾经代表着辉煌的宫廷文化—景泰蓝,也曾面临流落民间、濒临失传的命运。据董艳娜介绍,一代才女林徽因偶然在地摊上巧遇景泰蓝,惊鸿一瞥,便敏锐地觉察景泰蓝为国粹珍宝。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组员中就包括钱美华、常沙娜、孙君莲这三位女学生。林徽因重病之际,将三名女学生叫到病榻前,拉着她们的手说:“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不要在新中国失传,不能在我们手中失传,一定要传承下去。”后来,这第一代艺术家不负所托,以匠心与奋斗,捧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此后,三代艺术家一脉相承,以艰苦卓绝的努力,燃尽青春年华,倾注毕生心血赓续传承珐琅艺术,使其得以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使得北京市珐琅厂得以延续。
作为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全国景泰蓝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企业始终引领行业潮流,起到应有的示范、引导作用。1986年12月,北京市珐琅厂起草的《景泰蓝工艺品企业标准》由北京市标准计量局发布实施,这标志着北京市珐琅厂制定了一种艺术传承乃至一个行业的标准。1996年6月中国轻工总会发布实施了北京工美集团、北京市珐琅厂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从此,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景泰蓝的生产也逐渐走向科学化管理。
在传承古典技艺之外,北京市珐琅厂也积极探索景泰蓝工艺新的可能性,从设计理念、艺术表现和技艺水平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比如,烧蓝从以前煤火烧制逐步被电炉、天然气烧焊炉代替,炉温可控制在恒定温度,从而减少沙眼,磨光也改为电动机带动轴杆转动磨活,大大解放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使得产品表面工艺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