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古代,邂逅一场“书展”
作者 邱俊霖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如今,人们常常能够见到各式各样的书展,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书。其实,在古代,人们也有机会与“书展”邂逅。

古人的“书展”叫作“晒书会”或“曝书会”,所谓“晒书”或“曝书”,顾名思义,就是将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这么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即避免书籍因长期放置而受潮或被蛀虫损坏。

晒书活动起源很早。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记录周穆王游历之事的典籍《穆天子传》:“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说的是周穆王东游,在羽林这个地方“蠹书”,即晒去书中的蠹虫。

晒书可不是随便晒的,而是一项技术活。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明确指出,“须要晴时,于大屋下风凉处,不见日处曝书”。可见,晒书要在晴天将书籍放在通风阴凉处。而且要从早晨开始晒,午后还得进行翻动,傍晚收起,必须等到书籍冷透后再收入书柜之中。因此,古代的“曝书会”多选择在夏季举行。清代藏书家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便提到“曝书须在伏天”,这个时候日照充足,除湿杀虫效果最佳。东汉崔蹇在《四民月令》中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这说明在汉代,“七月七日”便是一个晒书的好日子。

在宋代,“曝书会”极受重视,甚至还出现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