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里的烟火人间
作者 马良宝 丁一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敦煌定若远,一眼动千年。

在甘肃敦煌,每一捧沙都是一段故事,每一捧沙都是一段历史。

自古以来,敦煌作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咽喉要道,多种文明在这里碰撞,多种文化在这里汇集、交融又传播开来,被人们称为“沙漠中的大画廊”。目前,敦煌现存735个洞窟、2400余身彩塑、约4.5万平方米壁画。这些色彩鲜艳的壁画历经风霜之后,仍不减光辉,其中描绘的大量市井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千年前古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衣:巧用色彩,玩转混搭

敦煌壁画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流行理念、生活画像绘在窟中,这些人就是供养人。

可能他们早早就意识到自己的穿着要被后世当作穿搭的范本,所以在服饰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他们以穿出自我真色彩为准则,创造出颜色搭配的两大秘诀:

一是借助同类、类似色的搭配,产生变换效果。如莫高窟第98窟《新妇小娘子供养像》中,两位女性身穿大长裙、深红衣袖外加黑色点缀,整体相似颜色的相互搭配,柔和中表达出华美。

二是对比色的搭配,尤以红配蓝最为常见。在莫高窟第9窟女供养人像中,三贵妇衣饰华丽,云髻花钗、团花锦服,另五侍女形体较小,衣着简单无纹饰,偏立一隅。身份地位明显不同,这种对比色使得画面具有震撼力。

只研究色彩搭配就想在服饰界立足显然是不够的,人们另辟蹊径,开创了“胡服汉装”的全新风格。

首先,胡人以汉服为潮流,不仅在民间百姓中广泛传播,而且受到了敦煌上层人士的喜爱,备受提倡汉化的统治者恩宠。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