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泼天流量,为何难成泼天富贵?
今年的国庆假期,各地热门景区再度开启“人从众叕”模式。但在庞大的客流之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个别景区有流量无销量,有客流却没有现金流。
今年8月底,话题“大唐不夜城半年仅赚23.53万元”登上热搜,有网友对此总结“火了大半年,压根没挣钱”;国庆期间,部分旅游地机票酒店价格普降,叠加门票减免政策,释放出以价换量、价格内卷的信号。当泼天流量带不来泼天富贵,反而加重景区负担,文旅市场就必须要找到症结,及时止损。
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年出游率已由3次至5次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迈进,大家对于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由此观之,部分景区有流量无增量的根源并不在于获客难,而是待客不佳,留不住客群。这说明个别地方发展文旅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被流量“迷了眼”,没写好故事就想着讲故事。
时下,一些景区发展已陷入路径依赖,认为先造“网红”才能造“长红”,只顾自我营销,忽略景区建设。
这样的思维已在不少景区留下败笔:轻则如山岳景区都建玻璃廊桥和悬崖秋千,古镇景区都搞“想你的风”广告牌和银饰店,游客“累觉不爱”;重则如此前一些景区发生安全事故的下山透明漂流道、上山自动观光梯,忽视自然条件与建设基础,只图扎眼的网红效应,安全隐患巨大,何来回头客?
——商业模式陈旧,自然无人买单。
会员专享,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登录/注册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