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河北的南大门”。
除了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名片,邯郸还是太极文化之乡,秦始皇的出生地。这里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也曾和洛阳、临淄、宛城(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的盛名。
何以邯郸始于殷商,从未更名
邯郸,又名邺城,西依巍巍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自古以来便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区。据《汉书》记载:“邯郸南据大河(古黄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可见邯郸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织絇(音渠)邯郸,终身不言卫。”公元前546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献公因故杀害大夫宁喜,宁喜的同伙音专(卫献公的弟弟)逃离卫国,来到邯郸,终身不再过问卫国的事。
实际上,邯郸建城可能比这个记载更早。
“邯”最早的字源为“甘”,在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上就已出现。“甘”即甘山,也就是今邯郸城西的邯山。据《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到商朝灭亡,253年都不曾迁都。大约公元前11世纪,纣王统治时期,不断扩大都城,四处修建离宫别殿,南至朝歌(今河南淇县),北至邯郸及沙丘(今河北平乡)。由此推断,“邯郸”之名早在3000年前就已存在。
不过现在,邯郸地名的由来,一般以《汉书·地理志》注者张晏的解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东城下的邯郸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到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又因作城郭名,所以单旁加邑(阝)成为“邯郸”。
邯郸地名沿用数千年不曾更改,属实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女娲造人地回首干戈起,赵国都城立
人类历史的起源,并非像现当代史一般真切,它总是充满朦胧与神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历史的开端总是离不开神话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和鸟兽鱼虫。天神女娲到此,看着荒凉的土地,仍觉寂寞,于是在邯郸中皇山上抟土造人,用神力赋予泥人生命。再后来,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原本祥和的世界天崩地裂,世间一片汪洋。
女娲为拯救人类,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立人伦,生万物,治洪水,杀猛兽……从此“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后人为了纪念女娲,便在此地建立娲皇宫,邯郸的名字也因此写在了华夏历史的开篇。
邯郸的神奇远不止于此,这里还是许多历史巨变的开端。
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先民在邯郸繁衍生息,开启农耕文明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