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因此,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屡屡出现在中央的重要部署中。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带来的综合性成效逐步显现。
从浙江、重庆、上海的“完整社区建设”到北京、辽宁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从江西、陕西、上海的“城市功能完善”到广东、安徽、福建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近期,《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奔赴多地调研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看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美好新城市。
“典型案例”在做什么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公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其中包括8类28个典型案例以及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5月底,财政部网站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首批支持15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中,上海共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临汾路380弄社区更新项目作为“完整社区建设案例”入选。
什么是完整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发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是这样定义的: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期在临汾路380弄星城花苑看到,虽然还没到午餐饭点,已经有很多阿姨爷叔在食堂内坐着等餐,“葱油花卷1.2元、绿叶菜2.8元、四喜烤麸5.5元、宫保鸡丁8.5元……”社区食堂明码标价;在该小区进门左侧的数字小屋不打烊服务区内,有智能药柜、一网通办、自助打印等服务;在小区中心位置的临居里社区服务中心还为居民提供公益剪发、磨剪刀、数码维修、家政清洗、衣服缝补等服务……
临汾路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王洪良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小屋”由废弃的垃圾房改造而成,引入智能化设施设备,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街道还依托“民情日志”数据系统,帮助基层干部及时掌握小区的问题和居民的需求,精准精细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记者注意到,该小区的楼面外近半成都加设了电梯。临汾路38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烨说:“我们街道老龄人口占比超过40%,而居住在三楼以上的‘悬空老人’占比达到13.4%,加梯初期,居民对筹集的资金安全有担忧,街道就协调银行,推出开设联名账户的业务,打消居民的顾虑;有个别一楼业主加梯意愿有反复,我们也是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于使一楼居民理解了楼上居民的迫切需求,施工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