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踏“云”而上,乘“数”腾飞
作者 郭霁瑶
发表于 2024年11月

九曲黄河,奔流迂回,经过漫长的河流沉积作用,孕育出沃野千里的塞上江南。这里既有大漠孤烟的壮丽,又有水乡泽国的柔美,古老的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风貌交织,这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下黄河富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为宁夏确定的发展定位。为此,宁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大河之治,以水清岸绿守护“母亲河”岁岁安澜。

同时,这个内陆自治区也在积极寻求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在 “东数西算”的历史性机遇下,宁夏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建成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让内陆腹地、沙漠戈壁、强烈日照、冷冽寒风……这些看似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独有优势。

如今这个既不沿边又不靠海的自治区,正踏“云”而上、乘“数”腾飞,谱写黄河远上“智云”间的塞上江南新篇章。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宁夏多地采访,探寻报道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宁夏有“数”

宁夏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风光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优良,PUE值(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总体较低,宁夏中卫市更是国家认定的最适宜建设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宁夏探访过程中发现,在中卫,数据中心“抢滩登陆”戈壁滩,全国各地的数据在此汇聚、储存、流动和交互;在银川,数字应用场景越发丰富,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上下游企业扎根于此。

近年来,宁夏立足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统筹规划全区数字经济空间布局,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布局了“一带一核一节点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35%,比2021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数据中心登陆戈壁滩

沙漠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难题。而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幸运地找到了转型的突破口。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宁夏成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中卫市被确定为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宁夏发展改革委”)获悉,中卫市在全区数字产业发展的职责是建设大数据产业中心市,以及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10月的中卫,温度适宜,天气晴朗。从市区向北驱车10多公里后,便是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处戈壁滩,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一块块光伏板。

“我们已经进入西部云基地了。”正在驾车的宁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云算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是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那是中国联通的,那边还有中国广电、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顺着上述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座座伫立在戈壁滩上的方形建筑。“最早看中这块地方的其实是亚马逊云科技,也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慢慢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直到现在。”该工作人员说。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姚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3年亚马逊云科技经过了多方考察之后选择了中卫,在这里建设云基础设施区域,服务全国各地客户。随后,亚马逊云科技与宁夏本土企业进行合作。2017年,由宁夏西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正式开放。

“这样的布局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是一脉相承。我想这对于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绿色中心和区域协调发展,带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姚骁说。

下车步行没多久,记者来到西云算力的“中国大脑数据中心”,这是宁夏首个全自然风冷30kW机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走进机房,温度凉爽适宜,数百台服务器正在嗡嗡作响,指示灯明灭起伏,这些运作中的“最强大脑”正在为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云渲染、高性能计算等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

“传统机柜由于功率小,很费柜子。我们配置的是30kW高功率机柜,一个柜子里能放3台GPU(服务器),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外,我们采用的全自然风冷技术也是结合宁夏的自然禀赋,平时靠吸取外界的空气,然后做成混合风吹进来制冷,节省了电力成本。”西云算力数驱能源部总经理鄢晓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地理位置优越,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全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280天以上,适宜建设采用全自然风“冷却降温”的数据中心;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几乎为零,适合建设高安全性的超大型数据中心……这是中卫发展数字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而且我们还有先发优势,相比其他西部地区,中卫发展数字产业早了差不多10年。”鄢晓平说。

“无论是算力中心建设还是数据产业发展,重要的是本地消纳能力的支撑。”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所所长饶少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宁夏政府也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另外还积极布局算力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吸引优势企业落户等,这些举措都有力提升了本地消纳能力。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