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对青海的战略部署。
目标明确,青海在培育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持续推进。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奔赴青海实地调研,探寻青海如何聚力打造产业“四地”?如何着力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以产业“四地”为统领,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
据青海省统计局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新中国成立75年来,青海GDP从1949年的1.23亿元涨至2023年的3799.06亿元。
青海省发改委工作人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海特殊的生态功能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始终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我们着眼国家所需、青海所能,坚持产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四地’(即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统领,以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为重点,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主要分布在海西州。
青海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盐湖中富含钾、钠、镁、锂、硼、溴、碘、铷、铯、氯等元素,青海钾盐、镁盐、锂盐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目前,青海省正在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海西州副州长袁廷运在今年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海西州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以钾、钠、镁、锂等资源梯级开发为主,以配套平衡氯气、氯化氢气体为辅的盐湖产业体系,并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全州建成912万吨氯化钾、500万吨纯碱、10万吨金属镁、14.7万吨碳酸锂等产能,2023年钾肥、碳酸锂、纯碱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7%、21%、14%以上,镁系产品独占全国高端市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强能源资源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袁廷运说。
“下一步要加快中国盐湖集团实质性组建工作,鼓励国有企业发挥优势,深度参与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盐湖股份、五矿盐湖、中信昆仑聚焦钾锂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青海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
清洁能源大省,
创新打造“零碳数据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青海省能源局获悉,2023年,全省清洁能源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能源领域投资达509亿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5年平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全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983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历史最高,总装机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在建规模2000万千瓦以上。
青海省数据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青海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装机和绿电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首位。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鼓励数据中心建设向清洁能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青海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气候冷凉优势,利用丰富的清洁能源和数据中心耗电量巨大的特点,创新打造独具区域特色、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零碳数据中心”,探索解决清洁能源就地消纳难题,为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输出成功经验。
他告诉记者,青海能为全省算力中心提供80%以上的绿电保障,电价保持在全国极低水平,支持绿电、绿证交易,绿电可实现全溯源、全认证。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利用这些清洁能源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绿色发展。同时,西部地区气温偏低,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自然冷却,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我们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数据中心可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左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PM2.5平均浓度为18.7微克/立方米。据测算,基于气候方面的优势,在青海布局建设绿色算力中心,PUE(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在1.2以内,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周期缩短两年。”青海省数据局工作人员表示。
在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光伏街”。这条长度不足6公里的街道,汇聚了10多家全国光伏制造龙头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光伏街天合光能的生产车间看到,EVA&POE裁切铺设、背板等封装物料环节已经取消了人工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