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甘肃这片热土见证了新中国太多“第一次”: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成功发射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工业气息,也有历史的诗意,从古老的丝绸遗址到神秘的雅丹地貌,每一处都诉说着甘肃的千年故事。
如今,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党中央赋予了甘肃新的发展任务。近年来,甘肃正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同时,甘肃也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甘肃当下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正在如何布局和发力?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甘肃多地采访,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传统产业向“新”发力
金昌,甘肃地级市,辖下只有一区一县,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离开金昌金川机场不久,记者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工业气息。柳州路两侧,有色金属企业、新材料公司与水泥制造厂比肩而立,生产设施与厂房分布其间。城市像一个巨大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园”。
这里是甘肃的工业重地,省内众多重点项目在此落户。每年,金川集团在这里生产的镍、钴、矿产铂族金属产量均在国际领先。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持续推进,从政府到企业,千方百计破难题、补短板、强基础。在这里,可以从微观层面看到传统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脉络和进程。
传统企业的“三化”改造实践
进入金川集团,人们一定会惊讶于厂区庞大的规模。除了远处绵延的山脉,目光所及之处,皆为密集交错的金属管道、紧锣密鼓建设的工程项目、庞大的工业储罐……共同勾勒一幅热火朝天的工业场景。
发展至今,集团已经有65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变迁。近年来,“三化”(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切切实实提升了作业效率、改善了人员工作环境。
镍板生产车间副主任卫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举例说,“我们对反应槽的高进比、搅拌形式做了很大改进。原先搅拌的时候它会晃来晃去,故障频次特别高。我们设计了单独的行架来支撑,整个槽体做了全密封,不仅解决了故障问题,而且到了冬天,厂房里再也不会出现雾气弥漫的情况。”
“温度控制,开关阀门、调节幅度等全部在电脑上进行。”卫媛向记者介绍如何实现远程控制,“阀门绿色就是开,红色是关,怎么开、开多少开度,电脑上都可以调整。”
卫媛说:“我们新建的生产线定员是48人,排班制,每天上班的只有七八个人,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做一下处理,完全不用上手做那些低难度的操作。”
镍电解三车间一层接近2000平方米,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维护,环境十分整洁,只有微小的机器运转声。“设备运转都是自动的。”卫媛说,“我们只需要看护即可。”
成品生产的下一环节,是智能仓储分配。
在中控室的电脑上,流程环节事无巨细。从出料口有无货物、执行时间到起重机运动动态,再到装车情况都清晰可见,连车牌号码、车厢长宽和倾角都随时可查。
在厂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成品入库的流程,“机器人会自动吸取抓板,系统识别到不规则、颜色不正的镍板时,会单独‘吸’出来放置别处。之后,无人叉车识别镍板片数和重量,将镍板码放整齐、喷码称重。入库包装线再将镍板打包,随后将其送入立体库。”
打眼一看,立体库高度至少数米,像一面墙,被分隔成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很小的空间能储存大量的货物。货物信息和储物格都在电脑上汇总,需要发货的时候把货调出来,自动分配装车信息、自动取货。”该负责人说。
如今,公司生产的“手撕镍”比A4纸还薄,厚度只有0.05mm,轻轻一用力就可以将它撕开,是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材的关键材料;电池材料产品进入头部新能源汽车公司供应链体系。
离金川集团半小时车程的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甘肃能化集团金昌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位于此处。这是甘肃省“十四五”重点项目、2023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总占地961亩,总投资30.09亿元。
园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园区之内却是另一幅景象。项目还在建设中,施工声不绝于耳,人与人说话时要靠得近才能听清。
虽然是传统煤化工项目,但却处处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除了蒸发掉的水以外,对外不排水,水的利用率能达到98%。”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田玉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污水通过处理以后,把盐和污泥分离出来,最后又回到系统循环利用。”
“原来生产15万吨合成氨至少需要1000人,现在我们年生产30万吨合成氨、2亿立方氢气、50万吨尿基复合肥,只需要450人。”田玉虎介绍,“现在一台压缩机可一小时打40多万方合成循环气,是10年前数十台压缩机的水平。”
再比如打造绿色矿山的金徽矿业,为减少勘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公司严格控制临时占用范围,减轻施工场区周围的水土流失;选择荒地或植被稀疏地带开展作业;把矿山的废石处理等工程建设在地下。如今,矿区自然林草繁茂,绿树环绕,一片郁郁葱葱。“金徽矿业在建矿之初就确定了基本理念,即‘不仅要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更要改变人们对传统矿山的看法’。”金徽矿业投资人李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