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 创出新格局
作者 王红茹
发表于 2024年11月

锦绣西部,山川如画。从空中俯瞰,西部广袤无垠的土地雄浑多姿。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面积占全国约72%,人口占全国约27%。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不仅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

5年来,西部地区山川更加秀丽,经济活力持续迸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体现在数据上,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万亿元,年均增长4.9%,增速居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四大板块之首。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迈向新征程,西部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西部大开发走过25载光辉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战略布局都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1999年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迄今已走过25年的光辉历程。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要求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

“在我看来,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一,是改革开放后20年间形成的日益扩大的东西部差距,两者之间存在的发展差距是全方位的,尤其表现在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发展等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肖金成通过研究发现,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由789亿元增加到4968亿元,增加了5.3倍,而同期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由1886亿元增加到16866亿元,增加了7.9倍。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指出“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3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对西部大开发的新要求,也是西部地区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中地位和作用的体现。

今年以来,中央部署西部大开发更为密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接连部署西部大开发,是基于西部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些部署也为西部地区指明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杨开忠分析称,《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东数西算”、白鹤滩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中国环流三号”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之一。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