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社会一再发声、调停,但自9月以来不断升级的以色列—黎巴嫩紧张局势,未见缓和,并进一步波及驻守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联黎部队)。
根据联合国方面10月13日提供的最新数据,最近一段时期,违反国际法、侵犯以黎军事分界线的袭击事件已达1557起,其中93%的攻击从以色列境内发起。在大规模空袭造成黎巴嫩境内上百万平民流离失所之后,以色列国防军又将攻击目标瞄准了联黎部队。仅10月13日至14日间,以色列军队就两次袭击联黎部队总部驻地,造成两名维和人员负伤。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方的目的是要求维和人员“从战区撤离”,方便以军打击真主党武装。国际社会则普遍认为,一旦维和人员离开分界线,以色列全面入侵黎巴嫩的可能性将大幅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曾多次入侵黎巴嫩,试图在该国南部建立亲以傀儡政权。正是在反击以色列的战争中,真主党武装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2006年战争暂停至今,以色列持续侵占黎巴嫩部分领土,真主党武装则以此为由,不断对以色列军事目标进行跨境攻击。
因此,为避免中东局势全面升级,联黎部队已经“退无可退”。10月14日,联黎部队表示将“坚守在所有阵地上”。同日,法、英、德、意四国外长发表声明,强调对联黎部队的任何攻击都违反国际法,支持维和人员在黎巴嫩继续履职。包括中、美、俄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全体成员当天也发布声明,要求各方“尊重联黎部队人员和场地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安理会全体成员10天内第二次就以色列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一致发声。此前,在以色列政府宣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不受欢迎的人”后,安理会全体成员于10月4日发布声明称“任何不与联合国秘书长或联合国接触的决定都是适得其反的”。
然而,在更大的图景中,黎巴嫩局势骤然升级,体现出延宕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和升级已一年的加沙人道危机仍在外溢。联黎部队遭袭更提醒国际社会:这场危机正在进一步背离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正值《日内瓦公约》通过75周年之际,谁还在捍卫这些二战后诞生的基本人道规则,谁又能捍卫这些规则?
和全球其他100多处冲突地区的情况一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加沙和黎巴嫩战线两侧同时开展人道援助工作的国际组织。但由于某些冲突方对人道准入的限制,目前ICRC在加沙的团队仅能维持百人左右的规模。他们既是流离失所的战争受难者,也是穿越火线为民众带去医疗服务和生活必需品的人道工作者。但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难民,这个团队规模显然是杯水车薪。
“更严重的是,一些人正在对人道法进行非常宽泛甚至颠倒的解释,甚至用人道法为军事行动辩护,以军事必要为由,不尊重人道法真正的核心目标:保护平民。”ICRC高级官员彼得·埃文斯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过去30年,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埃文斯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和ICRC一线代表,在全球各地的冲突地带穿越火线,劝说冲突参与方的军事指挥官遵守人道法。如今,他在ICRC负责“与武器携带者合作和影响力部门”(Head of Unit for Arms Carriers & Influencing),继续致力于向各国军队及其他武装团体普及人道法知识。
日前,埃文斯就加沙人道危机等国际人道法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他指出,75年来,以《日内瓦公约》为核心的人道法规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被拯救的生命不计其数。而现在,随着人道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国应当站出来明确反对“误读”人道法的行为。
加沙是毁灭性灾难,但不是唯一的灾难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是《日内瓦公约》通过75周年,但与此同时,世界面临越来越多的人道危机,其中加沙人道危机可能是20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和卢旺达大屠杀发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人道危机。在你看来,如此严重的人道危机为何会在本世纪重演?
埃文斯:加沙的人道危机绝对是可怕的。城市地区的冲突、人口密度意味着人道局势会变得更糟。加沙向我们展示的是:当你在人口稠密地区使用爆炸性武器时,每一次所谓的“破坏”就是一次对平民人口的袭击和伤害。如果你攻击一栋楼房,你攻击的不只是那栋楼里的居民,还包括基础设施。这种攻击会破坏水力和电力供应。现代城市里,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
现在,许多当地民众在加沙地带内被迫迁移达五六次之多。整个社区都被摧毁了,即使他们能够回家,也无家可回。当然,人质问题也在继续,我们一再重申,劫持人质不符合国际人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