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文旅的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于婷婷 赵雪 李荣 于盼盼 樊元超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摘 要:目前,我国虽已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目标,但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新的发展焦点。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需加强乡村的建设发展。新时代,应将区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乡村经济,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滨州是黄河流域的关键节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国家关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滨州市要加强文旅事业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黄河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共生理论视域下黄河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以滨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4-SKGH-056)、“依法治校背景下法治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ZFZX-016)的研究成果。

一、黄河文旅发展的意义

(一)有益于激活乡村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农,天下之大本也”,乡村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是驱动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对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开发,可将闲置资源转变为高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有效提升地域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驱动着乡村基础设施与现代服务不断升级,包括优化乡村的交通与住宿条件,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更多增长动力,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孕育出了独特且灿烂的黄河文化,还衍生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之下,依托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发展黄河文旅产业,不仅有助于系统梳理、全面展现黄河流域的多元文化价值,还能通过文旅互动的方式,增进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提升乡村社会整体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响应绿色发展号召,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其文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原则,对黄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同时,应有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从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可持续的新型文旅产业模式转变,最终提高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以大大提升乡村经济活力,极大地降低生态环境压力,实现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平衡、健康发展。

二、黄河文旅发展的优势

(一)国家战略引领方向,宏观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因处于多项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其经济发展呈现出集聚与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中,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延续传统历史脉络,强化民族自信。保护黄河生态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大计的关键之举,要保障黄河文化资源永续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实现黄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机统一[1]。在地方政策层面上,为不断提升滨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滨州着力打造黄河、孙子文化、红色、工业和临海五大文旅品牌,努力谱写“黄河文化”新篇章,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圈共同发展。作为黄河下游的重要节点城市,滨州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黄河流域的“明珠城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使命、新任务。同时联合沿河景区发布了《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等文件,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共建高品质、高水平黄河文化旅游带,整体化推动黄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 。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