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疗愈性研究
作者 刘善忱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摘 要:盐城坐落于海滨之畔,从古至今,江苏省东海岸线一直在向东推移,相应地,其滩涂面积也在不断增长,丰富的滩涂资源成为了许多野生动物如丹顶鹤的栖息地。鉴于此,盐城市政府在滩涂地区建立了国家级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尽管设计师在建设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也面临着功能更新的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法探析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环境情况,分析现有疗愈场景特征,以期对未来生态旅游区的疗愈景观场所建设及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盐城滩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自然风貌;疗愈景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同时也拥有较大面积的湿地,这为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提供了迁徙通道,并成为其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为了更好地保护丹顶鹤及其生存环境,盐城市政府于1983年正式批准建立射阳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该生态旅游区于199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生态旅游区。自1983年来,随着盐城市产业不断升级、乡村建设不断发展,盐城东部的自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小,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自然越冬迁徙和栖息环境逐渐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丹顶鹤提供了理想的迁徙地。然而,这片自然宝地并非只属于鸟类,它也是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场所。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清新的空气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有疗愈作用,能够减轻其压力、焦虑和抑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因此,探讨如何挖掘和发展生态旅游区内的疗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概况

(一)地理特征

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市射阳县滩涂湿地内,总占地面积247 260公顷,核心面积为22 59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56 742公顷,实验区域面积为167 922公顷。此外,盐城滩涂湿地位于江苏省东部,东面黄海,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滩涂湿地[1]。

(二)生物特征

1.植物构成

滩涂属于海洋生态圈和陆地生态圈的过渡地带,因此盐城滩涂湿地生态演替发生较快。在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内约有植物480种,其中种植类植物约40种,浮游植物以及藻类植物约有280种。得益于滩涂区域纵横交织的水网环境,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内还拥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野大豆、珊瑚菜、野菱、莲[2]。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内湿地的类型为河口与滩涂,大部分为芦苇种植区域,形成了以芦苇荡为代表的挺水植物群落。

2.动物构成

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主要致力于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402种鸟类、26种两栖爬行类、284种鱼类和31种哺乳类动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和中华秋沙鸭等。此外,还有58种受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占协定保护鸟类名单的71.6%。因此,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在保护沿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鸟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成

(一)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建

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景观的构建遵循了生态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丹顶鹤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理论强调湿地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这一理论的应用确保了湿地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水、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得以维护和优化;景观生态学关注生态板块、廊道和边界的布局和功能。通过优化景观结构,提升整体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功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生态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在保护丹顶鹤及其他野生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功能性的维持提供了坚实保障[1]。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