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旅游专业在培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和智力支撑。中职旅游教育应提高自身在乡村旅游领域教育的质量和实践力度,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实际运作以及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策划与实施,这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深化他们对可持续旅游理念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高建设;中职旅游专业;乡村振兴;校企合作;可持续旅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正逐渐向乡村旅游实际需求靠拢。中职旅游课程体系在注重培养传统服务技能的同时,也开始强调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旅游产品创新等核心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塑造。中职旅游专业在“双高计划”的指引下,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赋能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高计划”引领中职旅游专业发展
(一)提升了教育质量与专业能力
近年来,为及时响应旅游业发展态势的深刻变革,中职旅游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课程体系新增了数字营销、旅游电商、多语种导游等市场导向鲜明的新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显著加强。通过设置模拟旅行社、虚拟旅游景区等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亲身体验旅游业务的操作流程,深化对业务流程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满足未来职场的需求[1]。
此外,“双高计划”还积极倡导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实际参与旅游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其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创新理念被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师生共同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旅游服务产品。如利用移动应用开发自助旅游平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旅游体验等。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还能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进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在“双高计划”的引领下,中职旅游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其一,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能极大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这一方面有利于引入企业资源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此类合作模式一改以往传统固定实习模式的弊端,企业可直接参与学生的技能大赛、研讨会、工作坊,提供专题讲座和实际案例分析,这样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岗位适配能力。其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并配备高级模拟操作系统,这样能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练习并掌握核心职业技能,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设计紧贴行业前沿。其三,校企合作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企业不单单能为任职教师提供培训与专业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发展方向与用人需求,还能将行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机会带给学生。这种双向的知识和经验交流机制,确保了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和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校企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深入了解行业的实际操作,进而有效帮助其毕业后迅速适应并融入职场,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旅游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2]。
二、“双高计划”引领下中职旅游专业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一)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双高计划”引领下,中职旅游专业通过强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还应将此类知识与旅游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中职旅游专业教授旅游活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知识,以及以生态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同时也能助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