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作者 李梅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摘 要: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传统技艺、节庆活动及口头文学,其不仅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此,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意义及实施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职教育;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是旅游业在传承文化、增强吸引力方面的重要资源。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潜力巨大,但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仍是教育行业面对的难题。当前,中职教育在旅游服务与管理领域面临着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挑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还需具备深入理解和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可地方特色文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其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本土文化,增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使其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关注游客需求。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习俗等,学生能够学习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良好沟通,为提升自身导游服务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例如,旅游开发应当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商业开发和利用。

(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通过在教学中渗透非遗内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渗透方向

(一)课程内容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基础课程中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模块,如民俗学、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讲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例如,课程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地方文化与旅游”单元,介绍各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探讨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

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体验。为此,可以引入项目化学习、案例分析和文化体验等教学方法。如引入项目让学生参与策划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研究非遗文旅项目;通过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地方传统技艺的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