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景区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董韶军 石莹 张宏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此背景下,蓬莱阁景区作为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分析蓬莱阁景区在文物保护工程、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实践,探讨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同类型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蓬莱阁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蓬莱阁景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蓬莱阁景区根据《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通过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综合性旅游产品的要求,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然而,当前蓬莱阁景区在推进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蓬莱阁景区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期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蓬莱阁景区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文物保护工程,恢复古建筑原有风貌

蓬莱阁景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对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古建筑群的整体保护和修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蓬莱阁景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程。蓬莱水城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和海运枢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蓬莱水城的小海逐渐被淤泥覆盖,影响了其原有的风貌和功能,对此蓬莱阁景区实施了小海清淤工程,清淤面积达到了5万平方米,恢复了蓬莱水城的旧观。蓬莱水城的城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城墙已经破损严重,蓬莱阁景区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破损的城墙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在推进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蓬莱阁景区深刻认识到对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的重要性。蓬莱阁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景区整理、研究文献资料共计10余万字,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蓬莱阁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变迁、人文故事等重要信息。景区通过对蓬莱阁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了20多处历史遗迹,进一步充实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体系。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景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成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10处,确保了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活化利用文物资源

蓬莱阁景区结合仙海文化和戚继光文化,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八仙游齐鲁”活动吸引了10万游客参与,游客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蓬莱阁的历史文化。此外,景区还打造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吸引了超过5万人次参观。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