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要素的解构与应用研究
作者 袁宏宇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这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涌入城市的旅游者也从自己的角度审视着城市,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城市,并形成了对城市的旅游意象。文章以中国文化古城邯郸市市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绘制认知图的方法来分析旅游者对邯郸城市空间意象的感知。笔者于2023年7月、8月多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基于获得的有效问卷1 017份和有效认知图谱880份,对邯郸城市空间意象感知进行差异性评价和综合分析,以期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意象;空间感知;旅游意象要素;认知地图;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邯郸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要素的解构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C00249)、“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自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也成为旅游者的重要选择。在此背景下,具有城市特点、标志性的产物也层出不穷,旅游模式从孤立景点(区)向以城市整体吸引游客的模式转变。涌入城市的旅游者也从自己的角度审视着旅游地城市,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城市,建构着对城市的旅游意象。1960年,美国设计师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首次提出城市意象研究,即空间的可读性和可认知度,并总结出城市设计五个关键要素。S.Baloglu等认为旅游目的地意象由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和总体意象3个维度构成。A.Beerli等指出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社会环境、地方气氛以及情感等是旅游地意象的主要感知要素。国内针对城市旅游意象及其要素的研究也涌现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有的学者提出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感知及其维度建构,在原有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的研究,并运用了扎根理论、IPA分析方法[1]。城市旅游研究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新上不断突破,但鲜少有从旅游者角度出发展开城市意象感知的研究。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十四五”时期是邯郸全面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在《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综合考虑邯郸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2]。

本研究是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不同条件下到访邯郸市的旅游者对城市空间意象的感知及其差异性。由于邯郸市涉及县镇范围较为广泛,本研究以邯郸市主城区市中心为研究区域,对邯郸城市空间意象感知展开差异性评价和综合分析。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