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章对具有“民族特色、红色文化、特色景观”的特色村落上岩村为案例进行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具备的特色资源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设及发展对策,为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旅游发展和整体振兴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特色村落;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DHS2023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报告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原则,并制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时代村落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村落上岩村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通过剖析其村落特色以及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特色村落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深化和巩固民族地区在脱贫针对性攻坚战中取得的显著成就,着力弥补现有发展模式中的短板与不足,以期为上岩村乃至更广泛的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上岩村基本情况概述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授周大鸣将上岩村描述为“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他认为上岩村是离行政中心较远的地区,虽处于行政区域的边缘,却是文化多样且流动性较强的区域。因此上岩村既是行政的边缘地带,也是文化的中心地带。具体而言,上岩村虽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是“行政的边缘”,但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也促就了对其传统文化的保存,可谓侗族“文化的中心”之一[2]。
(一)上岩村概况
上岩村是地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南部偏西的典型侗族特色村落。上岩村位于湘黔桂交界地区,东邻侗族村落地坪村,西靠侗族圣山三省坡,西南与广西干冲侗寨隔山相望,南毗苗寨孟冲村,北接虾团村。全村总面积16 268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2 403亩,可利用耕地面积2 123亩。全村分为19个村民小组,共计697户、2 027人。该村集红色文化、特色产业与民族文化等多种特色资源于一体,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2023年,上岩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以种植茶叶、水稻、油茶、黑老虎和黄精等作物为主。
(二)上岩村特色特征
作为侗族村落,上岩村具有突出的特色,不仅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特色产业。
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调查发现,上岩村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岩村所在的通道县历史悠久,下乡古文化“大荒遗址”的考古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通道境内就已有人类栖息繁衍。周以前这里属荆州西南隅要腹之地;秦设郡置县,属象郡;两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唐为叙州潭阳郡郎溪县地;宋崇宁元年(1102)始置罗蒙县,次年更名通道县,属靖州,形成如今通道版图的基本构架。直至1954年5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逐渐形成了一种侗族独特的传统人文底蕴。其中享有盛誉的器乐侗族芦笙、侗琵琶及象征着热情团圆的侗族歌舞——“哆耶哆噶”彰显着侗族特色;古老而独有的婚恋习俗“月地瓦”、别具一格的腌鱼、腌肉等传统美食,无一不是侗寨历史底蕴的代表。同时,上岩村还保留了大量侗族传统建筑、民居习俗;与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交界的被誉为“侗族圣山”的三省坡也将上岩村囊括其中。
2.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除历史文化底蕴外,上岩村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道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原湖南省通道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县长粟昌福就出生在上岩村,同时他也是1949年争取通道县和平解放的关键人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粟昌福多次号召带领苗侗人民抵抗土匪,赢得地方安宁,故被当地人民尊称为“侗王”。为纪念保卫一方的粟昌福,宣传当地的红色文化,上岩村的村干部努力争取帮扶资金以支持建设上岩村“侗王故居”。这一系列红色资源也为上岩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3.良好的特色产业支撑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上岩村将特色产业发展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位置。2014年,上岩村利用高寒山区扶持项目,通过宣传,发动全村种植了160亩福云6号茶。截至2023年12月,全村茶叶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 000余亩。后又建立了叉拉山茶叶产业示范园、岑罗山和岑梁伞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吸引了大量当地村民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进程中来,助推了稳定脱贫与增收目标的实现;上岩村领导班子多次到茶叶加工技术领先的广西三江独峒进行调研、学习,系统引入先进的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体系,并从三江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本村茶厂进行技术指导。现如今,围绕利用湘桂黔边界资源禀赋,上岩村已经涌现出“边界茶市”“边界茶厂”等大量业态,为上岩村的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上岩村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中,我国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乡村振兴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政府支持、公众参与和社会关注的良好景象,民族村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前仍不能忽视上岩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一)村落建设经费匮乏,缺乏保护宣传
建设资金不足是上岩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当下在民族地区特色村落保护建设中,各级文化部门只对成功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历史文化村落或有文保单位的村落和遗址遗迹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而对于上岩村这类未能获批进入相关名录的村落而言,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村落的推介和发展都需要政府经费的支持,但上岩村所属的通道县财力有限,村民经济能力不足,也不愿承担维修产生的相关费用。同时,根据湖南省及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区域选在了皇都侗族文化村,这就使得划拨给上岩村的经费更为有限,宣传工作难以大规模部署,也难以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总体来说,上岩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未能因地制宜地对当地特色民族资源或农业产业进行良好的开发利用,也未确定具有现代性、可持续性的支柱产业,且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不具备长期稳定性。目前,上岩村的茶叶种植业还是以分散的人力劳动为主,由于村民技术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的限制,上岩村特色产业发展费时费力,且经济效益较低。此外,上岩村茶叶特色产业缺乏创新性,乡村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极大影响了上岩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可持续经济收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也对上岩村社会结构及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劳动力短缺与人口老龄化现象并现,阻碍了特色村落的振兴进程,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
(三)村民保护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程度不高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基层政府和村民对上岩村特色村落的保护意识相对淡薄。首先,上级有关部门并未对上岩村特色村落的建设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存在照搬其他村落成功经验的现象,导致上岩村的特色村落建设出现同质化问题,在发展中未能充分彰显本村特色。其次,通过与村民的深入访谈了解到,上岩村部分年轻人为了生计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而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村民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当地村落文化稀缺性的认识不足,进而容易形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漠视态度,导致他们缺乏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此外,在上岩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内部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同样制约着村民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取的收益十分有限,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同时也削弱了他们对特色村落建设的认可程度,降低了他们参与特色村落建设的积极性。
三、上岩村特色村落建设与发展对策
针对上岩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产业水平低下等问题,可从落实资金投入、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强化村民主体意识、提高村民参与度等方面入手,推进上岩村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
(一)落实资金投入
制约上岩村特色村落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资金缺乏,为此上岩村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政策、资金支持。要重点落实资金问题,为推进上岩村特色村落建设与发展注入动力。上岩村可在坚持政府监督管理的前提下,探索多方资本投入到特色村落建设当中,借助外部资本和资源力量,打造富有侗寨风情的特色村落[3]。例如,上岩村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动员本村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之中,最后根据发展旅游获得的实际利润进行分红,实现旅游发展过程的多方参与。
(二)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上岩村具备较为充足的特色资源,可以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标下,上岩村需探索茶文旅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茶叶资源与文化资源,推进三者的互动互利,以旅游驱动农、茶产品销售,促进产业链深加工;围绕湘桂黔边界资源禀赋,搭建邻边商圈平台,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边界茶市”“边界茶厂”建设模式,开发侗锦、饰品、副食品等一系列富有侗族特色的周边产品。结合上岩村村落特征、资源禀赋、旅游开发意愿、交通条件、空间布局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深度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上岩村特色村落建设的繁荣发展[4]。
(三)提高村民参与度
村民作为乡村社会的主体部分,不仅是乡村振兴行动的实施主体,也是村落文化得以维系与传承的关键力量,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创造力,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保护生态、追求美好生活一直是其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进一步激发侗族村落的发展活力,激发村民参与村落建设的积极性,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岩村特色村落的建设过程中,可对上岩村的村民进行增权。让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开发、管理决策等重要事项,满足其利益诉求,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责任心,激发其主动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各项工作的动力[5]。上岩村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应紧密围绕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展开。让当地居民亲身参与、见证侗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成果,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村落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广大村民主动投身于建设发展侗族特色村落的行动中去。
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的过程,也是村民逐渐形成并深化对传统村落价值和意义认识的过程,可以增进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事务的信心与行动能力,从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结语
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民族地区的特色村落上岩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历史文化、产业资源等方面的特色和发展问题,提出针对上岩村建设发展的对策,以帮助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补齐其短板,为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振兴提供参考。在特色村落建设过程中,我们期待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和当地人民共同参与,以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取得新的突破,为上岩村乃至整个民族地区的特色村落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开创民族地区特色村落振兴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申雯清.湘黔桂三省坡侗族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侗族文化调查组.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通道县上岩坪寨侗族村落调查随笔[J].民族论坛,2013(10):9-16.
[3] 韦妍妍.基于SWOT探讨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发展路径——以黔东南大利侗寨为例[J].村委主任,2023(12):87-89.
[4] 江涛,何治民.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龙山县洛塔乡楠竹村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2(18):7-10.
[5] 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1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