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简称ETF)市场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截至10月8日,全市场ETF的资产净值合计攀升至3.82万亿元,其中非货币ETF规模已超3.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首只管理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的ETF也就于当日横空出世——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管理规模超过4300亿元!
作为全市场首只千亿级别的股票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于2023年8月7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24年9月24日,该产品的规模刚刚突破3000亿元。短短两周之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管理规模就达到了4302.70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是当下火爆的ETF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却并非孤例。截至10月8日收盘,包括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内,全市场超过1000亿元的ETF数量已攀升至8只,其他7只分别为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中证500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ETF“千亿俱乐部”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容。
10月11日,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ETF市场高质量发展生态大会”上表示,当前境内ETF市场总规模超3.6万亿元。经过20年发展,ETF已从公募基金版图的小小一隅,逐渐成为市场资金的焦点所在。从规模变化来看,境内ETF从0到1万亿元用了16年;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3年,而时隔10个月后,在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
李一梅表示,以ETF为代表的指数投资产品迎来市场认可和政策支持双驱动,宽基指数产品将持续展现旺盛的生命力。
大同证券认为,ETF可以有效快捷地抓住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已达3.6万亿元,并诞生了单只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产品,堪称A股市场的“重器”。同时,ETF也成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新利器。
大同证券将ETF比作“锋利的矛与坚实的盾”:从业绩上看,ETF能够跑赢大多个股回报,在趋势性行情中,可以利用宽基ETF锋利的“矛”来捕捉指数上涨的β行情;从风险控制上看,ETF年化波动率更低,最大回撤更小,投资者可以在震荡起伏的行情中,利用宽基ETF坚实的“盾”来控制风险,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随着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多头崛起,可能正在重塑市场的投资生态与底层投资逻辑。”国投证券表示,9月下旬以来的反弹行情中,ETF资金是重要的主导力量。A股市场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多头过去三年增加了超过1万亿元,对比中美被动投资市场的发展历程,这个趋势或许是A股未来几年最大的资金筹码层面的叙事。这种被动多头和主动多头的偏好差异和仓位差异,会随着两者资金量的此消彼长,从而产生更多筹码结构类似银行的板块,尤其对于机构长期低配的价值、央国企和红利板块。
再创历史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由基金经理柳军负责管理。作为股票ETF产品中的代表之作,该ETF的管理规模于最近一年间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23年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1000亿元;2024年3月12日,其规模再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4年9月24日,该产品规模突破3000亿元,成为公募行业首只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ETF。短短两周,该产品的规模再次达到了历史性的高点。
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最新数据,当日基金份额为990.95亿份,当日基金净值为4.342元,总规模达4302.7亿元,创国内ETF规模历史纪录。
除此以外,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达到达2788.72亿元,这是第二只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产品规模均超过了1000亿元,ETF“千亿俱乐部”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容。
伴随10月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飙升,沪指站上3600点关口,ETF涌现涨停潮,多只核心宽基ETF持续放量,当日资产净值创历史新高。
截至当日收盘,全市场超过1000亿元的ETF数量攀升至8只,分别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中证500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首次站上1000亿元规模“关口”。至此,全市场ETF的资产净值合计攀升至3.82万亿元,且2024年以来实现快速增长。
图1 中国权益ETF的发展空间较大(截至2023年底)

9月18日至10月8日,市场从阶段低点2700点位附近,上涨至3500点位附近。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8日,全市场非货ETF规模为3.68万亿元,较9月17日的2.50万亿元,增长了超1万亿元。一方面是市场上涨带动,另一方面则是大量资金买入。9月18日至10月8日,非货ETF份额增加约1200亿份(剔除易方达沪深300ETF份额估算)。
从成交情况来看,Wind数据统计显示,10月8日当天,全市场股票ETF全天成交近3500亿元,其中有7只ETF成交额超百亿元。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成交额达到474.8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383.04亿元,华夏科创50ETF成交额254.94亿元,创下单日成交量新纪录。全市场共计有近50只ETF“20cm”涨停,均为“双创”主题ETF,多只ETF溢价率超过10%。
发展空间巨大
ETF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投资工具,仅有30年的历史。截至2023年底,全球ETF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11万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美国权益ETF规模为6.4万亿美元,美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为49.2万亿美元,占比为13%;A股市场权益ETF规模为0.24万亿美元,股票总市值为11.8万亿美元,占比为2%,相较而言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存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美国市场股票型ETF达到13.26万亿美元,其中本土股票型ETF规模5.1万亿美元,美国市场对冲基金规模为1.75万亿美元;从增量来看,近十年指数基金和ETF累计获得2.5万亿美元净流入,指数基金和ETF占比基金市场比重达到48%
美国的指数基金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而指数ETF则在随后的90年代推出。存量视角看,到2023年底,这两种指数基金的净资产增长到了13.3万亿美元。指数基金的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在2023年底达到了48%,相比2010年底的19%有了显著增长,主动管理型基金在2023年底占据基金资产的52%。
从增量的视角看,金融危机后被动投资基金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资金从主动管理共同基金流向被动基金(ETF和指数型共同基金),2014-2023年,大约有2.5万亿美元流入各类指数型共同基金和ETF(包括主动型ETF),与此同时,有2.6万亿美元流出主动管理的共同基金。
从占比来看,自ETF首次出现以来,以美股大盘股为底层资产的权益类ETF为代表的产品,一直在ETF净资产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截至2023年底,这类ETF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2.7万亿美元,占ETF净资产的33%,而加上其他投资于美股的权益ETF,总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ETF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以交易份额的价值衡量)占美国股市总交易量的很大一部分,2023年的日均占比达到30%。
对于A股市场,日前发布的新“国九条”指出,要“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ETF市场发展有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届时自身规模也有望维持较高增长。此外,监管层推动产品创新、完善配套机制等措施也有望进一步提升ETF产品对于各类投资者的吸引力,国内ETF发展已经迎来机遇期。
截至2024年9月,中国指数基金市场目前总规模在2.3万亿元,沪深300指数基金规模超过9000亿元,占全市场指数基金的比例上升至63%;ETF占比达到86.9%,在宽基指数方面,2023年以来宽基指数基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4年全市场五大核心指数挂钩的指数基金规模(含增强指数型和被动指数型)仅有3261亿元,其中占比最高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规模258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