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改版的小学英语教材成为教育圈 “顶流”话题。原因无他,这届教材太“难”了。社交媒体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栽在课本开篇第一句话,磕磕绊绊,怎么也念不顺,急得直哭。家长则一边着急,一边吐槽:“还是怀念李雷和韩梅梅,因为他俩话少。”
和旧教材相比,人们发现,新教材的词汇量增加、复杂的单词和句型提前出现,一些版本的新教材一上来就学习英语句子,26个字母穿插在其后的不同单元。但是,这明明是一本写给零起始阶段学生的教科书。
2024年秋季学期,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全新修订的英语教材开始投入使用。而上一轮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义务教育教材更新,已经是12年前的事。为什么这一次,小学英语教材“变难”了?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我国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有多达20余种不同的版本。为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不同出版社遵循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写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教材。
变难,是当下小学英语教材更新的普遍趋势吗?如何理解这一项重要的变化本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主持编写了202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该套教材目前主要应用于广州等地区,以下简称“教科版”),也参与了超过30套英语教材的编写。其中,最早的一套是“80后”记忆中有李雷和韩梅梅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他影响了几代人。
近日,带着对新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种种关切,南风窗与龚亚夫展开了对话。
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
南风窗:2024年秋季学期,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将开始投入使用。能否请你介绍本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英语学科教育目标的调整方向?
龚亚夫:咱们国家从 2014—2015年就开始准备这一轮的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轮课改的关键概念。从英语教学来说,它和过去二十几年来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原先我们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后来又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两个目标实际上还是以语言为核心;现在,发展学生的品格、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和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同等重要。
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参加过国家英语教学大纲(注: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身)的制定。过去教学大纲也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品格、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相融合,但没有像今天这么突出。当下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全人发展、立德树人,这是包括英语在内的学科课程标准最主要的变化。
南风窗: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我们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价值观念、优秀品格、思维能力,语言和素养的关系更紧密了?
龚亚夫:是的。严格说起来,培养学生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其实是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念的。我们所说的话、和别人交流时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
大家对外语学习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前些年人们还经常说,外语只不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所以很多人说要取消英语学科。其实外语学习不仅是掌握一种工具,它实际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态度、与人交流的社会情感能力等。
用“听”来举例。过去的英语教学可能只讲一些微技能,比如怎么辨别连读、失去爆破,认为这就是听力;但现在我们会讲,听不仅仅是技能,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比如我们听别人讲话时,眼神和身体姿态怎么样?是否展现出关注别人,鼓励说话的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共情?“听”这个行为,包含了人与人交流的价值观念、态度。
南风窗:以你主持编写的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本轮英语教材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24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是怎样的?
龚亚夫:我们从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这项工作了。因为我们编写的是一套小学教材,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9—12岁的孩子需要养成怎样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再去想,他(她)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学会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够培养出怎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和任务活动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去人们认为教材“容易”,主要是表达的思想过于简单,有些内容把学生的思维降低到幼儿水平,不顾真实情境、机械性地背诵对话。
当然,实际编写教材的过程要更复杂。以往小学英语教材是一种“结构—功能”取向的教学路子,以语法知识体系与交际功能为设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