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9 月 17 日下午 3点 30 分,黎巴嫩南部原本宁静的街道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撕裂。数千台寻呼机几乎在同一时间变成了致命的“手雷”,最终致使 9 人死亡,4 000 多人受伤,其中数百人伤势严重。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端。
随后,爆炸范围迅速扩大,从黎巴嫩蔓延至叙利亚,目标也从最初的寻呼机扩展到对讲机、车载电台、笔记本电脑,甚至连理发店的电动推子都未能幸免。
爆炸过后,以色列的“定时炸弹”,不仅炸毁了中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炸毁了西方世界苦心经营多年的信任体系。而中国,成了安全的代名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爆炸后的中东选择
在第一批 BP 机爆炸后,中东部分地区的太阳能电池板、家电等诸多带电池的产品也相继发生爆炸。
此次将民用产品全面变成武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变,对人类社会而言是巨大挑战,也凸显出西方为达目的已毫无顾忌。
近十年来,西方屡次被指责将消费电子科技产品用于军事用途。多年前著名的斯诺登事件揭露了美国的棱镜门,其利用芯片、通信产品等漏洞对全球进行监控,连美国盟友如德国、英国等也不放过,引发舆论强烈批判。
在国际舞台上,西方的行为一次次暴露其虚伪本质,也让中东国家看清西方国家的冷漠与自私。
可以说,这次事件是通过侵入对方核心设备供应链实现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战争”,更是技术安全的最大噩梦。因为涉及生死存亡的战争没有边界和底线,所以无论是 BP 机、智能手机,还是其他智能设备,如果制造或供应环节中被植入恶意代码或爆炸装置,未来的安全风险将难以估量。
一个个事件让中东国家对西方失望至极。于是,中东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西方的关系,由此使得中东部分国家大举向中国企业下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突然增加的订单交易中,中东客户对价格不太计较,最重要的要求是产品零部件都在中国制造,最好连芯片都是中国自产的,即使性能落后一点也没问题,凸显出此次大幅增加的订单的特殊性。
在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中东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构建起更加稳定、可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为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造,向世界
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惯于采用制裁、技术封锁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以维系自身利益与主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各国需思考:其一,电子设备供应链是否安全?其二,如何确保其安全?从安全角度考量,要实现完全安全,最终方案只能是最大限度实现敏感设备供应链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