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房门轻轻关闭,世界仿佛为这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士按下了暂停键。随着宫缩的逐渐加强,产房内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而庄重。医生和护士们忙碌而有序,他们的目光专注而充满关怀,每一步操作都显得那么专业和精准。
母亲紧握着丈夫的手,每一次深呼吸都是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的呼唤。终于,在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中,所有的紧张和焦虑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和感动。
新生命的诞生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月子期对于母亲和宝宝来说同样重要,而一个专业的月子中心就像是为新妈妈和宝宝们准备的休养天堂。
目前,国内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达到257亿元,最近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7%。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 000亿元。
月子中心这种模式,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呈现出明显高速增长的趋势。
显然资本也嗅到有利可图的味道,头部机构高瓴资本、腾讯等先后投资了月子中心;市场玩家也很热闹,国内经营业务范围含有“月子中心”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疯长,截至2022年,国内月子中心的数量约为5 012家。
但,这个行业就像是外表华丽的泥潭,一旦踏入,便难以自拔。
出现
“怀孕分娩就是如此,虽然人们都说是美好愉快的过程,怀孕很累,分娩很残忍,恢复的过程真的很难堪。” 这是韩剧《产后调理院》的台词,它尖锐地指出了生育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以及社会对这一过程的美化。
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现在的三孩政策,女性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坐月子”的传统习俗,成为了她们寻求改变和提升的起点。
随着科学坐月子理念的普及,拥有专业护理团队的月子中心,成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月子中心”这一概念起源于中国台湾,当时被称作“产后护理之家”。这些机构通过聘请护士和医生,为新妈妈们和新生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并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形成了月子中心服务的初步标准。
直到1999年,随着北京首家专业月子中心的成立,这一服务模式开始在中国大陆逐渐兴起,尽管最初愿意尝试的人并不多。
在月子中心成为流行选择之前,雇佣月嫂是家庭中常见的做法。月嫂作为家庭和产妇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地缓解代际之间的矛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一位称职的月嫂变得越来越困难。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月嫂的工资也随之增加。以上海为例,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月嫂的平均费用在15 000元/月~20 000元/月,而金牌月嫂的价格更是超过30 000元/月。此外,月嫂服务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实际服务不满意,更换月嫂不仅难以及时找到合适的人选,重新适应也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努力,这些都是新妈妈们难以承受的负担。
因此,许多家庭开始考虑转向服务全面的月子中心。与月嫂相比,月子中心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几乎涵盖了产后妈妈的所有需求。例如,月子中心会提供从医院到中心的专车接送服务;在饮食方面,有专业营养师根据个人情况定制饮食计划,提供上百种不同的菜品选择;在活动安排上,月子中心还提供产后瑜伽、绘画、音乐等多样化的课程,丰富产妇的产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