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清政府军八旗军和绿营军缺乏战斗力,太平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到江苏,顺江而下,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咸丰帝即位不久,他深感政府军腐败无能,下令各地办理团练,也就是发展地方的民兵组织,以对抗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1852年,丁忧回乡的礼部侍郎曾国藩接到咸丰谕旨,协助湖南地方办理本省团练。于是,曾国藩组建湘军,并将其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武装。湘军与太平军展开了多年的争斗,于1864年剿灭了太平军。湘军因此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湘军志》之《湖南防守篇》称“湘军则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自书契以来,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
湘人取得如此大的事功,冀有人撰写史书,以流传后世。湘军主帅曾国藩是古文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对古文创作有独到的理解,他属意以文学知名的王闿运来成就此事。一则王闿运是知名的文学家,二则王闿运与湘军将帅关系密切。曾国藩去世后,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出面,请王闿运纂修《湘军志》。王闿运答应了修志之事,数年后完成该书的写作,于光绪七年(1881)在成都尊经书院刻板付印。王闿运撰《湘军志》凡十六篇,书中褒扬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等农民起义军的赫赫战绩,也如实描写了湘军初期屡战屡败及内部倾轧等情形。
对于一部著作的出版,读者有不同的评价是自然之事。但《湘军志》的出版,却有决然不同的评价,以致酿成风波,这在著述史上也是少有的。王氏自负史才,有多部史书出版,但他最看重的是《湘军志》。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比作《湘军志》,庶乎轶承祚、睨蔚宗矣。”承祚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字,蔚宗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字,意即他的著作可以与前两部著名史书媲美。不少学者给《湘军志》以肯定的评价。曾国藩的得意门生黎庶昌对《湘军志》推崇有加,认为该书“文质事核,不虚美,不曲讳,其是非颇存咸、同朝之真,深合子长叙事意理,近世良史也”,是一部深得司马迁真传的良史。李肖聃认为:“翁惆怅鸿笔,寝馈麟经,以为秦来文宗,世推班马,殚精史汉,奋志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