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细碎
作者 何菲
发表于 2024年10月

何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市情感作家,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因缘际会,最近我在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待了四天三夜。

我了解到,丹东原名“安东”,源于唐朝总章元年(公元 668 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意有安抚东部或东部安宁之意。它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与朝鲜有着长达 300 多千米的边境线,是连接中、朝、韩、日、俄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近代,丹东历经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殖民统治、伪满洲国政府等无尽苦难与顽强抗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5 年改名“丹东”,意为“东方红色之城”。

丹东与朝鲜第四大城市新义州只隔了一条鸭绿江。有人测算,从丹东市中心到新义州繁华地段,仅需耗时 7分钟。

从军民合用机场——丹东浪头机场去市中心的公路两侧,有不少诸如“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之类振奋人心的标语,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边境口岸城市特有的印记明显,朝鲜族风格的民居建筑不时闪现。

丹东某些区域的基建现代化程度很高,尤其鸭绿江沿岸的新区,使得这座 4 线城市看上去像 2 线或 2.5 线城市,且不乏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老城区虽比较陈旧,但小型商铺云集,业态纷纭,生活氛围和烟火气都触手可及。许多马路以“数字 + 经纬”来命名,呈现棋盘形态街区,比如八纬路、五经街等,而这些旧街,大多曾有过日文名字和中苏友好时期的旧称。

丹东的白天街上人不多,而夜市极为发达,安东老街、月亮岛、断桥附近,都是越夜越生动、越夜越兴奋。这座城市的繁华是有积淀的,早在清末,安东依靠鸭绿江的黄金水道,丰富的木材、丝茧和大豆资源,成为东北商业重镇。1907 年,安东海关正式开关,安东成为中国最北方的自由港。英国、美国、日本都在此设立了领事馆。

1909 年,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曾在 东北 旅 行了三周,写到鸭绿江 :“月夜下的鸭绿江尽收眼底。原以为鸭绿江很窄,但它最宽的地方有两英里。驱车前往玄阳馆。车经过的地方都像是日本街市……”

我住的酒店在振兴区。我觉得,振兴区是丹东的中心城区,不仅因其是地理中心,也因其是行政、文化、人流中心,无论历史感还是现代感,都具有代表丹东的形象基因。从酒店到鸭绿江断桥,乘坐出租车仅需 6 元起步费。

住在酒店的高楼层,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就是锦江山公园。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