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
《器械体育运动参考材料》32开本,道林纸石版印刷,共68页,保存完好。封面为红绿两色套印,设计非常漂亮醒目,上首是“器械体育运动参考材料”10个红色美术字;中间是一幅生动的木版画,绿色,表现的是 5 位全副武装的八路军战士攀越一道障碍的画面,其中2人已经成功越过,互相砥砺前行,2人正在攀登,1 人随后跟进,画面紧凑,很有层次感。下首是“胶东军区司令部编印,一九四四.六.一”几个红色字体。封底印刷非常简洁,只在左下方印有:编者:胶东军区司令部,印刷:军区后勤处印刷所,日期:一九四四年六月,数目:1000本。
1944 年6 月1 日,胶东军区司令部印发了《器械体育运动参考材料》(以下简称《器械体育运动》),原件保存完整,每当看到它,就仿佛把人们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为什么要印发这样一本书?
为什么要印发这样一本书?编者开宗明义地作了回答:“每个革命战士必须有一副强健的身体,才能保持有充分的气力,去遂行自己的战斗任务,不论干部战士、通信、侦察或杂务人员都需达此要求,这对战斗胜利有着极大关系。如我们要求战士射击投弹准确,刺杀熟练有劲,行军、转移、接敌、冲锋、追击等运动的速度快,就必然去进行各种体力锻炼以增强臂力、腿力和胆力,特别在战斗中超越各种障碍地形,使之运动迅速灵巧,对歼灭敌人、保护自己尤为重要。”
内页目次如下:“甲、前言;乙、器械体操,第一节、单杠(铁杠),第二节、木马,第三节、双杠,第四节、跳台,第五节、吊杆(索),第六节、吊环,第七节、跳绳,第八节、天桥(即独木桥,笔者注);丙、附件,应用体操,第一节、应用体操一般规定,第二节、障碍通过。”多数章节还列有细则。每一节都有课目、口令、动作要领,并配以动作图例。薄薄的68 页竟有149 幅形象生动、直观明了的示意图,可谓图文并茂,印刷精良,这在早期革命史籍中实属少见。
这本《器械体育运动》发放至部队后,胶东军区所属各部迅速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器械体育运动训练单调而枯燥,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下尤其难以展开并坚持。部队要求连队指挥员把体育运动作为部队军事教育实施的重心之一,注意工作方法,克服畏难消极思想以及单纯的游戏观点。连队建立训练互助组,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新老搭档,强弱配对,讲求实效;练兵内容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练兵方法采取“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教学相长;练兵地点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街口、村头等空旷处,苦练木马、单杠、障碍、射击、刺杀、投弹本领。
当时,连队之间普遍开展了练兵竞赛,战士们晚上熄灯前都自觉主动地拼上几百枪,翻越几处障碍,练几次木马单杠,投几回手榴弹。到处是苦练的身影,到处是竞赛的场面。战术、技术水平、单兵素质、身体体能有了普遍提高,平均投弹达30 米以上,射击合格率达60% 以上,连续刺杀多数能达到千枪以上,好的能达到5000 枪以上,尖子标兵甚至能连刺10000 枪。这次大练兵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成绩之显著是前所未有的。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提高部队战斗力
胶东人民武装有着练兵整训的光荣传统,尽管各个时期练兵整训的名称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素质,克敌制胜。
1935 年11 月29 日, 中共胶东特委发动“11·4 暴动”(农历为十一月四日)失败,特委书记张连珠等人牺牲,余部30 多人转入昆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