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冀鲁边北海币石印版,印版为石灰岩质,面呈浅褐色,质地细密平滑。长方体,长66.3厘米、宽50.5厘米、厚5.2厘米。版面除边缘部分稍有风化剥落外,所有图案基本完好。钞版正面共印有15张伍角券钱币。冀鲁边湖景伍角北海币每张长11.6厘米、宽6.1厘米,图案、线条及文字均清晰可见;正面中心图案为湖景,上印“北海银行”;背面印有阿拉伯数字“50”、拼音字母“FEN”及“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印”等信息。此石印版印出的纸币采用白底绿色图文,湖景的左边钤“副经理印”,右边钤“经理之印”,均为篆书,钞票的左上角有 7 位数号码。这块石印版见证了抗战时期北海银行光辉的历史。
山东博物馆藏有一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石印版,是北海银行冀鲁边印钞厂抗战时期使用的,这块印版印证了北海银行光辉的历史。石版上的票面设计规范,十五幅相同的五角券在版上安排得匀称合理。每张钱币的纹饰、文字、符号突出,四边框线端直,图案之间空白距离一致,留白适度。线条雕刻得细微流畅,十分精致。此石印版的内容表现和艺术设计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实属佳作。

北海银行冀鲁边印钞厂的设立
1938 年7 月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成立,1941 年成为山东六大抗战战略区之一。冀鲁边区靠近日伪控制的华北地区,敌人利用日钞、伪钞和法币强行购买根据地物资,破坏根据地经济。1941 年初冀鲁边区经济委员会筹划建立银行,同年六七月份,山东分局指示建立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并成立印钞厂发行北海币。
1941 年8 月,冀鲁边区专署财政科在乐陵县筹建印钞厂,印钞厂由专署财政科领导,科长由张耀曾担任。原专署粮秣科粮票印制所(乐陵县印刷所)、乐陵县实业科(其前身是《奋斗报》社)印刷部门和边区《烽火报》社的工人合计十余人,构成了印钞厂的技术骨干。李聘周负责鉴定工作,张启鲁负责发行工作,刘涛负责会计工作。
北海银行的印钞厂,大多选在靠近河流的村庄。印钞厂分成若干生产小组,工作人员都乔装打扮,分别隐蔽在农民的地窖或村外的地洞里,夜间工作、白天休息,实行单线联系,印刷材料由领导和通信人员按照印刷程序传送。日军来“扫荡”时,印钞厂将印刷器材用油纸包起来,埋在沙滩里,待敌人走后再将机器挖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