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开洋、谢洋节:渔家文化,穿越千年
作者 文雨
发表于 2024年10月
2021年东楮岛渔民节
渔民开洋、谢洋节彩游队

“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庆祝丰收的民俗活动。“渔民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历史、宗教、生产、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

2008 年,山东荣成市、日照市、即墨市(现即墨区)和浙江象山县、岱山县联合申报的“渔民开洋、谢洋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祈求平安,预祝丰收

渔民祭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落后,渔民迷信自然力,把出海作业的平安和收获寄托在对海神的崇拜之上。

千百年来,渔民扬帆逐浪,耕海牧渔,与大海一起欢歌共舞。无论出海之前,还是满载而归后,他们都用隆重而盛大的仪式虔诚地向海神祭拜,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演变成了“渔民开洋、谢洋节”。这当中的一个“谢”字,既包含了渔民们对海洋的敬畏,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恩。

对于渔民来说,开洋节、谢洋节是与春节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隆重的节日。这种祭祀仪式已烙印在渔民的生活观念之中,成为渔民出海作业的精神支柱,并形成了一种信仰,在当地渔民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