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藏在文物里的廉洁文化
作者 尚海波 于筱筝 赵华磊
发表于 2024年10月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古往今来,廉洁基因不仅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凝聚在一件件文物之中。为加强馆校合作,以历史文物馆藏助推济南廉洁文化建设,同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展”在济南大学文化中心如期开展。本次展览由济南市纪委监委机关、济南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大学承办。

展览以“廉”为主线,依托济南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甄选瓷器、玉器、青铜器、拓片、书画等珍贵文物60 余件,详尽的文字说明和语音讲解,配以文物图片立体呈现,展示包括东汉清白连弧纹镜、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清乾隆石雕荷叶洗、清王铎竹石图轴、清高凤翰素袜凌波图轴、清李鱓钟馗图轴等珍贵文物,让传统廉洁文化跃然眼前,“印”入心田。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根据馆藏文物设计推出的具有廉洁元素的文创产品,如书画类文物的复制品,文物拼图、文物拼宝等社教类文创,化妆镜、帆布包、香炉、花插等生活用品类文创,以及镇尺、书签等文具类文创,还有“荷趣”等非遗手编系列。展览现场环境布置采用原木色,简洁素雅,与清廉的主题内涵相宜,让师生在庄重典雅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廉洁文化的浸润和心灵的洗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知古而鉴今,见贤以思齐。让我们通过这些寓意明显、内涵丰富的清廉主题文物,感受古代为官者高洁的个人追求,品读文人墨客的自我修养。

镜鉴观得失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代日常用来梳妆、照容的镜子,被赋予了反省自观、以知得失的寓意。许多带有铭文的铜镜,借镜子的洁净光明,表达了人们洁身自好、遵守规矩的志向。

丨西汉昭明镜丨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一周凸圈带,凸圈带与钮座间饰以一周栉比纹。其外两周栉比纹间以铭文带,铭文顺时针连读为:“内青明以,日月光日月。”字与字之间有一个“而”的符号,字体多方折。宽平素缘。

昭明镜,以铭文第一句有“昭明”二字而命名,流行于西汉宣帝至王莽前。昭明镜铭文标准内容为四句六言二十四字:“内清质以昭明,光辉向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但多因位置不够而有省略。

丨东汉尚方规矩纹铜镜丨

圆形,圆钮座。座外双线凹面方框,框内四边饰米字纹。方框外规矩纹和八枚乳丁区分的四方八区内各一鸟纹。各方位内二区的鸟纹两两相对。外区一周铭文带,铭文顺时针连读为:“尚方作竟真大巧,寿如大山不知老。渴饮玉泉兮。”铭文带外依次为栉比纹、锯齿纹和变形兽纹各一圈。素斜缘。

规矩镜也称博局镜,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以规矩命名铜镜,是对“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追求”。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

丨东汉清白连弧纹镜丨

圆形,圆钮,十二连珠纹钮座。座外栉比纹与凸圈带各一周。其外内向八连弧纹,形成弧形八角星形,八内角饰变形图案,两两相对,宽平素缘。连弧纹与凸圈带之间有铭文8 字,顺时针连读为:“见日之光,相忘长象”。外区两周栉比纹间以铭文带,32 字铭文顺时针连读为“絜( 洁) 清而白事君,怨污之弇明,玄锡之流泽,京而日忘美人,外承可兑(悦),霝(灵)願(愿)永思绝兮”。以镜为喻,清清白白,洁身自好。

丨明正其衣冠铭文铜镜丨

圆形,圆钮,钮左右两侧各有铭文两行,右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左为“明明德心,惟我与尔”,16 字诗体铭文。双层立墙式边缘。勉励大家在照镜子的同时,要让自己的心灵被美好的道德充盈,像镜子一样干净、光明。

印章明我志

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中,古人以印赋诗,以诗入印,用最能寄托与抒发自己情感的诗词与章句,来鞭挞自己、警醒与激励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丨清“但求无愧我心”雕夔龙青田石方印丨

印文:“但求无愧我心。”“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古以来为人崇尚,后人多引以为座右铭以此自勉。意为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