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冠的一刻,六个时区之外的湖北十堰市奥体中心,几千名观众爆发出比巴黎罗兰·加洛斯网球场还要高的庆祝声浪。
这是中国首个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十堰人有理由为他们的同乡郑钦文感到振奋。
心情更难以言表的是郑钦文父母,他们在武汉家里看着电视直播,见证了女儿创造的历史时刻。爸爸郑建坪举起双臂高呼“奥运会金牌”,妈妈邓芳只是轻轻地鼓掌,红了双眼。
从这天起,郑钦文成了一个形容词。突然之间,你可以说某个人“像郑钦文一样”,这是最高级和最令人受用的赞美。只是,对郑钦文父母来说,对十堰人来说,“像郑钦文一样”意味着什么?
比如这场荣耀背后,人们很快发现郑钦文走上奥运冠军的路上,有她父亲用艰辛换来的千万级别投资,有她游离于国家队内外的身份,当然也有她忠于自己所获得的回报……于是,关于郑钦文的叙事,多了几种复杂的视角:比如只要有钱,凡人也可以在奥运冲金;金牌不再是国家队的专属;以及竞技体育是否可以助力一个家庭实现阶级跃迁。
当然,这些都是上帝视角的解读。
谁也不知道,10年前,11岁的郑钦文站在电视机前看李娜澳网夺冠的照片如今会广为流传。因为此刻在照片里,多了一个冠军。
那张照片似乎是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接点。或许郑钦文在巴黎夺冠的一刻,在十堰、武汉或者中国任意一个城市里,同样有一张渴望的面孔,看着电视直播,想象自己站上球场,挥动球拍。
钢铁与网球
名震江湖的武当山就在湖北省十堰市,当地的现代工业是东风二汽。
城市被群山包围,平坦的马路在这里很少有。人们出门要么步行,要么选择机动车。当地人和我们说,共享单车在十堰出现过,但很快就消失了:大家总顺着坡把车骑到海拔最低的地方,可没人往坡上骑。
郑钦文的童年就是对抗这些坡。她的爸爸郑建坪曾告诉媒体,郑钦文从小就不喜欢坐车,喜欢跑步,以至于郑建坪一度以为女儿的专长是奔跑。
所以郑钦文为何会爱上网球?
郑建坪说2008年8月,带6岁的郑钦文去北京,看奥运会比赛。女儿在每个赛场都看得手舞足蹈,唯独看到网球比赛时,突然安静,坐着不动,神情专注地盯着球场。郑建坪似乎在安静里感受到了一股难以撼动的强大力量。
那时候,网球在国内还有强烈的中产印记。在四五线城市,尤其是十堰这样的小城市,知道网球的人不多,参与的更少。即使在如今,成片对外开放的网球场,整个十堰也不过三四片。
少,就是还有。
回到十堰,郑建坪果断带着郑钦文到十堰体育中心报了网球班。人的生命充满了奥秘,所有的事物如今都发展得太快了,没人有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郑建坪是个商人,他当然懂这个道理。
2001年,郑建坪在十堰汽车站附近,成立了一家汽车配件和钢材零售公司,后来在2007年10月注销。但在2005年,郑建坪在1.4公里外的巷子,成立合展工贸有限公司,也是做钢材贸易。
说起这家公司,如今还在当地做钢材的人,都知道它挣了大钱。根据工商信息,这家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郑建坪是大股东。
他们记得,郑建坪没有厂房,只有一间小办公室,手下只有四五名员工,却可以赚到让老板开上价值四五十万元的凯迪拉克。
一个同行告诉我们,“我们老板一年挣1000多万元,但他(郑建坪)挣得更多。生意最好的时候,(听说)流动的资金都差不多一个亿了。”在小城市,同行之间的信息通常都是圈子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另一位同行也证实,那几年的钢材生意“很好挣”。
千禧年后的那些年是中国大力推进基建和地产开发的时期,对钢材需求明显增大。以2004年1—2月为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3%,拉动一季度GDP增幅升至9.8%。
但这些叙事只是在他们的回忆里。实际上,他们十几年没见过郑建坪了。大家知道他离开十堰,是因为他有一个打网球的女儿。
不过,在钢材圈消失的郑建坪并没有完全离开十堰商业战场。2016年4月,他入股了当地的一家隧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9%。
从某种角度来说,郑钦文走上网球之路,天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郑建坪用钢铁为她打造的殷实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