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楞齿螺:华裔贝商流出“宝螺”搅动世界风云
作者 钱多多
发表于 2024年10月

近日,上海国际贝类展开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其中,很多人是冲着万众瞩目的珍稀世界名贝——无敌楞齿螺来的。无敌楞齿螺曾一度被冠以“棱齿海兔螺”“不可比球宝贝”等名称,因其充满玄幻色彩的故事,又被称为“大灾星宝螺”。

目前全世界收藏的无敌楞齿螺仅有6枚,本届贝展展出的是6枚标本中尺寸最大、品相最佳的1枚。这样稀少的贝壳,是怎样流传出来的呢?

珍宝现世

20世纪下半叶,贝壳圈里流传着一个来源不明的信息:“苏联的贝壳爱好者圈子里,有一种稀奇的贝壳在被交换来去。这种贝壳很少见,说不清是宝螺、海兔螺,还是谷米螺。”美国华裔贝壳商人陈宏复听后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贝壳能让那么多收藏者连一个螺的科都定不下来?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流出一枚,一定是个罕见的物种。”

陈宏复立刻四处打听有关此种贝壳的消息,还真让他找到些眉目。原来,美苏冷战时代末期,庞大的苏维埃联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苏联为了和美国竞争,组建了一支探险船队,在一些陌生的海域进行测绘。

这支探险队在印度洋上四处游荡,从东非沿海的莫桑比克、索马里、毛里求斯,到凶险的咆哮西风带,都留下了它们的航迹。

探险队身负要职,除了勘测等考察任务和监视任务外,他们还要拖网,以了解深海处的生物构成。他们采集了许多难得的生物标本。

由于那时探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生物研究,所以很多标本并未得到“科考待遇”,而是任由船员们处理。船员们并不了解这些生物标本的价值,常常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前来购买的商人。

陈宏复还了解到有一艘苏联探险船曾经采集到一篮富东尼宝螺,他们把这些宝螺很随便地送给了一个莫桑比克的农场主。然而,这一篮共有几百枚贝壳,每一枚的价格都在1000美元以上。种种信息都透露着苏联探险船获得珍品宝螺的可能性,陈宏复急切希望前去观赏购买。

彼时,普通人想去苏联都很困难,更别说陈宏复是美籍华人。他只能怀揣着希望等待前去苏联的机会。1991年,苏联解体,卢布随之飞速贬值,很多奇珍异宝都被拿出来贱卖换钱,珍稀贝壳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给西方人发放签证。陈宏复立马动用所有关系拿到了一张签证。临行时陈宏复和哥哥陈宏凯商议:“我应该带多少钱去莫斯科?”同为贝类商人的陈宏凯也无法判断这罕见的贝壳到底多值钱。

陈宏凯只能对陈宏复说:“既然是珍宝,你就多带一些钱吧,再带上一些珍稀贝壳。看看对方到底要什么,有备无患。”陈宏复认为哥哥说得很对,万一遇见贝壳收藏家,珍稀贝壳在他们眼里更值钱。

就这样,陈宏复带着许多珍稀贝壳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陈宏复拜访了许多贝壳收藏家,终于打听到了故事的完整版本。

原来,1963年,苏联拖网渔船在亚丁湾打捞到了第一个该种造型极为奇特的贝壳,到了1990年前后,一艘苏联科考船又在索马里外海约100米深处拖出了四枚同种贝壳。

这类贝壳的造型不同于任何现生的贝壳种类,似乎是介于宝螺科和海兔螺科之间,其体型卵圆,壳口巨大,颜色棕黑,外唇上又有一排整齐的白色齿,使它显得华丽而诡异。人们形容它是“火星贝壳”。

陈宏复顿生向往之情。他四处打听到底是谁收藏了这五枚“火星贝壳”,但始终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复。他决定放弃购买机票返程美国前,拜访了好友珠宝收藏家伊凡。

两人自然地聊起陈宏复来到俄罗斯的目的。陈宏复郁闷地说:“我本来是想买‘火星贝壳’的,但是怎么也没有收藏者的线索。这也许就是个传说,毕竟谁也没见过‘火星贝壳’的真面目。”

“我见过,而且我知道其中一枚在收藏家尤里·斯卢维斯的手里。”伊凡打断他的话,“如果你想看,我可以带你去见他。”

一听到这个消息,陈宏复激动极了:“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知道‘火星贝壳’在哪里?”“是的,前一段时间,我去拜访尤里·斯卢维斯时,他给我看过。”伊凡很笃定。

在伊凡的引荐下,陈宏复终于在斯卢维斯的家中见到了“火星贝壳”。“火星贝壳”果然如同传说那般奇特,整体呈卵圆形,壳口很大,颜色是橙红色,黑色边缘还排列着整齐的白齿,表面光亮如漆,看起来十分高雅。

陈宏复当即表示自己愿意买下这枚“火星贝壳”,但是斯卢维斯却拒绝了:“这枚贝壳是传世珍宝,我不会出售的。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