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她的研究成果,给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为此,她荣获了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科学家的楷模。如今,在中国,也有一位为“血癌”患者执着探寻治疗方案的女科学家,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赛娟。
报国就是做科研的初心
陈赛娟,195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读书时,她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二那年,因一些原因,她不得不辍学进入上海第五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1972年,她被推荐到上海第二医学院学习。1975年,她大学毕业,之后成为瑞金医院的住院医生。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真诚地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救死扶伤。
然而,她没想到白血病病房的现实情况竟和她的美好想象有着天壤之别——她看到医生们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阻止那些白血病患者匆匆走向生命的终点。于是,她暗下决心,要以自己的努力,为白血病患者寻找一条生路。
陈赛娟深知寻“路”的艰辛,她发奋苦读,希望知识能为她照亮前方的道路。终于,一道亮光倏然划过陈赛娟眼前迷惘的夜空:1978年,她成了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她是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后来,在80位考生参与的专业考试中,她名列第二,仅次于后来成为她事业和生活上共同奋斗的伴侣——陈竺。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仍感自己斩除白血病病魔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陈赛娟,来到法国最大的血液学研究中心圣·路易医院进修,并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很有悟性、很努力的她,很快赢得导师的信任,开始从事一项难度极高的细胞遗传学课题研究。做事一贯踏实的陈赛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但整整6个月过去了,研究都毫无进展。
又是3个月过去了,因技术问题,课题研究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但坚信选择方向没错的陈赛娟仍然坚持着不断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