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运动员的生存之道
作者 张桐
发表于 2024年9月

巴黎奥运会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各国运动员身上。无论是美国体操运动员拜尔斯挑战地心引力,法国本土英雄马尔尚游进纪录殿堂,还是土耳其的迪凯克漫不经心的射击方式在网上走红,他们平时很少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奥运结束后,他们就和普通人无异。

拜尔斯是个例外,人气一直很高。汤姆·克鲁斯和詹娜等好莱坞名人纷纷涌向巴黎观看她的表演,流媒体巨头奈飞甚至以她的名字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关于她是否会在31岁时参加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目前还没有定论,但经纪公司将最大限度地利用拜尔斯的人气来创造商业收入,避免她在2028之前被遗忘。

欧美运动员维持人气,以及将成绩变现的方式令人深思。

维持人气

近年来,只有少数奥运会选手能真正维持住人气。菲尔普斯是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奥运选手,2004-2016年间共夺得28枚奥运奖牌,博尔特则以9秒58的成绩保持着100米世界纪录。他们也像拜尔斯一样,超越了各自所属的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之外依然维持着高人气。

接下来,法国的马尔尚和美国的莱尔斯最有可能加入他们,在赛场之外取得超高人气和丰厚收入。巴黎奥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莱尔斯想打造个人品牌的运动鞋,他说:“我是认真的,钉鞋只有运动员会穿,没有市场,运动鞋才有市场。”22岁的马尔尚是法国的英雄,本届奥运会获得四枚金牌和一枚铜牌。他已经与欧米茄手表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奥运会开始前参与路易威登的宣传活动,未来有机会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洛杉矶奥运会是提高自己人气和赚取丰厚收入的大好机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卡莱尔是一家国际体育营销公司的老板,也是菲尔普斯的长期经纪人,在提高运动员人气方面经验丰富。他说:“归根结底,决定这一切的是成绩。奥运会之前,我就需要围绕运动员做详细规划,奥运会一结束,就会开始最大限度地提高曝光率,以期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好铺垫。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