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怡 传球向后 人生向前
作者 董杭峰 王健舒
发表于 2024年9月

巴黎奥运会第四比赛日,被紫色跑道包围的法兰西体育场属于红色,在全场数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中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队超越了历史。

19比15,这是最后的比分。依靠胡宇的达阵绝杀,中国队艰难战胜英国,进入争夺第五名的排位赛,创造了奥运会最佳成绩。站在球场上的队长陈可怡望着场内的胜利钟若有所思,喜悦之情让她暂时忘却了伤痛和疲劳。她是队里的老大姐,陪伴这支球队走过十多年的岁月。回首望去,那些平凡岁月的积淀造就了今天的陈可怡和中国队。

破晓之光

2009年10月9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七人制橄榄球自1924年后首次回归,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亮相。当时,年仅14岁的四川姑娘陈可怡还想不到这一决议和她的未来有什么关系。后来,陈可怡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寻求答案。

得益于七人制橄榄球入奥,2009年之后,国内陆续举办橄榄球赛事,包括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省级比赛以及全运会。陈可怡从小练习田径,身体素质出色,2010年7月被四川队选中培养,从此专注于橄榄球赛场。不到一年,她就以优异表现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

陈可怡第一次参加大赛是2014年仁川亚运会,那时她还是队内的小字辈,打替补。中国队在决赛中以14比12击败日本,首次站上亚运会最高领奖台。橄榄球在中国起步晚,普及程度不高,这个冠军如破晓之光。建队十年就获得亚运会锦标,让队员们对两年后的里约有所憧憬,渴望在橄榄球回归的奥运会上展现中国英姿。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由于外教和中方教练组的配合问题,加上第一次冲击奥运会经验不足,中国队没有获得亚洲唯一的直通名额,在落选赛里不敌后来夺冠的西班牙,未能拿到奥运会门票。陈可怡非常难受和失望,正是因为这次失利,她更加珍惜此后为国家队效力的机会,用挫折激励自己变得更好。

2019年,陈可怡迎来大爆发,展现出世界级橄榄球员的能力。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