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残奥会落下帷幕。残奥会期间,来自168个代表团的4400名残奥运动员参加了为期12天的比赛,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服务随处可见,体现人类通过体育互助的光辉。

赛场无障碍
“奥运更开放”是巴黎残奥会的口号,近28万名残疾人观众来到奥运场馆观看比赛。得益于各种无障碍解决方案,人人都可以充分享受残奥会。
对于视力障碍人士,残奥会的部分体育赛事提供音频描述服务,有法语和英语两个版本,由奥林匹克广播公司现场解说。这项服务是首次在奥运会官方应用软件上提供,只需在手机上输入票号并插入个人耳机即可聆听。听力障碍者会得到字幕和手语服务。
巴黎王子公园球场、法兰西体育场等6个场馆为视障人士提供触摸式平板电脑。借助此设备,在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盲人足球和盲人门球4个球类项目比赛中,视障人士通过移动磁铁可以实时感受球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振动系统感受比赛的激烈程度,充分体验体育场的氛围。视障人士还能在法兰西体育场的田径比赛期间佩戴低视力头盔,用以放大比赛场地,加强身临其境的感受。
巴黎残奥会还启动了名为罗比的机器人项目。机器人帮助热爱运动但无法亲临现场的残疾人在医院关注比赛,帮一些残疾儿童了解比赛的幕后情况。观众在手机上可以通过机器人探索巴黎残奥会的比赛场馆和标志性场所,与现场人员互动,感受比赛氛围。
残奥会期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运动员,还有这座城市本身。自2017年赢得夏季残奥会主办权以来,巴黎已投入2.5亿欧元改善无障碍设施,近2600个公交车站有53%实现无障碍通行。比赛场馆入口处设有残疾人服务处,可以借用轮椅,有志愿者引导就座。所有志愿者都接受过如何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培训。
巴黎还投资创建了17个增强型无障碍区,其中的公共设施和商店都配备了坡道、触觉条和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负责无障碍事务的巴黎副市长阿拉耶表示要彻底改变这座城市。法国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员汉奎因康特说:“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巴黎奥运会的遗产,让每座建筑、每项翻修都能100%无障碍。”
村里如天堂
奥运会结束后,位于巴黎北郊的残奥村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改造,迎来残奥会各代表团入住。残奥村负责人米绍德称:“残奥村以包容性为理念,经过改造后,能满足4400名残疾运动员的特定需求。所有道路和出入口均可供行动不便人士通行,实现100%无障碍。”


最重要的调整是村里增加坡道和加强照明,运动员无论行动或视力是否受限,都能轻松通行。原本可能给轮椅使用者带来困难的沙地和格栅均被垫子覆盖。村中提供电动移动装置,固定在轮椅前面时,帮助轮椅轻松穿行。3名来自伊朗的运动员飞快地前往餐厅,其中一名使用电动装置,另外两人紧紧抓住同伴的肩膀,一边大笑,一边享受速度的乐趣。
餐饮部门主管伍尔兹强调了餐厅细微但重要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