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东东 过程比金牌更快乐
巴黎残奥会男子跳远T11级决赛中,31岁的中国视障运动员邸东东以6米8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继东京残奥会后再次在这个项目夺冠。人们惊叹邸东东精彩表现,为他和教练员王琳的默契配合叹服。
邸东东参加的T11级别是视障等级最高的,运动员为全盲或接近全盲。廉佳庚是领跑员,他的任务是在邸东东起跑前帮他确定方向。廉佳庚说:“我带领他到跑道上,面对着教练,伸出左脚,让他的脚找我脚内侧凹进去的位置,再抓住他的双手给他摆正。”
“来,来,来”,比赛时,教练员王琳站在起跳踏板的前方用声音引导。邸东东听声辨位,向前起跑,王琳则要适时快速闪到一旁。邸东东完全相信教练,王琳不喊停,他的方向就应该完全是直的。邸东东说:“这就是默契,我相信他!”
两人的默契始于11年前。邸东东小时候好动、爆发力好,2013年被选入辽宁省残疾人运动训练中心练短跑,王琳担任他的领跑员。赛场上,领跑员通过牵引绳和视障运动员相连,为运动员指引方向,并控制速度和节奏,被称为视障运动员的“眼睛”。在王琳的帮助下,邸东东获得多项国内外赛事的短跑冠军。2017年,邸东东开始练习跳远,王琳成为他的教练兼引导员。
跳远是一项需要高度爆发力和技巧的运动,盲人运动员在起跳和落地过程中可能因无法准确判断沙坑的位置和深度,导致受伤。从跑到跳,关键是克服心理障碍。邸东东说:“跑是有领跑员陪我一起,跳只有我自己在跑道上,只能通过声音来判断方向。”最初的每一次起跳,邸东东都感到恐惧:“我不知道一脚下去是不是有坑,或者有障碍物阻挡。我跑偏过,落地时一只脚踩在沙坑外,很痛。”王琳曾经试着戴上眼罩,亲身体会视障选手的运动体验,感觉脚永远着不了地,因此对邸东东更加耐心。



跳远包括起跑、加速、起跳、完成空中姿势、落地等一系列动作,正常人轻而易举,但对于视障运动员,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王琳说:“我记不清跳远的动作他学了多久,每一个环节熟悉后,才教下一个动作,就慢慢这么磨,至少五年。”邸东东日复一日练习每一个动作,精准把控每一个细节,不仅从不抱怨,还经常主动与教练沟通,建立信任,确保在比赛中准确接收并理解教练的指示,提升比赛表现。
听声辨位也是视障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找到更合适的方法,王琳和邸东东做了很多尝试。最初,王琳是通过拍手做指引,但拍手的节奏比较慢,邸东东觉得空拍有点长,有可能跑偏。为了加快节奏,王琳后期改成了喊,在训练中一遍遍地对着邸东东喊“来,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