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眼中的“小飞机”
20世纪90年代,开放式静脉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随着静脉留置针渐渐被大家了解,许多医院都将其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重要工具。2015年,静脉留置针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输液中心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我所在的部门隶属门诊,所以经常接触的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也就意味着如果患儿留针,需要家长进行看护。2023年11月我们科室的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的达到2 000例/天,其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达到50%~60%。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大家对它褒贬不一。但是在小朋友眼中,静脉留置针仅仅是一个“小飞机”,是可以陪伴他们72小时的小伙伴!
“阿姨,我的血管不太好,您可以送我一个小飞机吗?这样我就不用每天都被扎了,嘻嘻。”这天我正在扎点滴,听完这句话我觉得有点懵?小飞机?是想要小礼物吗?但是我看着患儿手指的方向瞬间明白了,原来他是把留置针的塑料针座当成了“小飞机”啊!世界美好的根基是孩童。如丰子恺所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所以他们看见太阳便去追逐,看见受伤的鸟,便去为他们治疗,看见雄伟的狮子,便毫不吝情地赞叹。而静脉留置针便是他们眼中“雄伟的狮子”。
什么是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扎针痛苦的输液工具,是由不锈钢的针芯、软的外套管以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外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将留置针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从而进行输液治疗。在临床上,有很多患儿是抗拒打针的,所以当患儿需反复进行静脉注射时,可以选择在注射部位放置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缓解对静脉穿刺产生的恐惧感,减轻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