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职业特性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极其严苛的职业特性。长时间的加班已成为常态,高强度的工作需求不断挤压着他们的个人时间和精力。夜班工作不仅打乱了医务人员的生物钟,而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影响。此外,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要求医务人员持续学习和适应,增加了职业生涯的学习压力。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医务人员在身心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易引发职业倦怠,甚至影响他们的职业寿命及生活质量。
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日益严重,医患纠纷频发,这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巨大压力。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仅要承担治疗效果的责任,还经常面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合理要求和情绪释放,有时甚至会遭受言语或身体暴力。此外,患者对医疗过失的零容忍态度和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使得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时刻感到紧张和焦虑。这种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经济与职业晋升压力
经济因素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医务人员面临房贷、子女教育等经济负担,而医疗行业的收入并不总是与工作强度成正比。此外,职业晋升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在职业发展中,医务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出色的业绩才能晋升,晋升的不透明性和困难程度增加了他们的职业焦虑。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