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家精神障碍老者不再被噎食纠缠
说起噎食,有些人不屑一顾,赶紧喝几口水冲一下不就行了吗?其实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而且可能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据临床统计报道,每年约75%的噎食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其中约80%发生在家庭中。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病人噎食窒息死亡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每例精神病病人每住院56.32个月就发生一次噎食。那么,对病情稳定、居家看护、伴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家属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噎食是怎么回事儿
噎食是指人在进食过程中因吞咽困难或未经充分咀嚼便吞咽,导致食物团块不能顺利下咽而阻塞食道,压迫呼吸道或误入气道而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与噎食相关的“关联者”
①与年龄有关:调查显示,噎食发生年龄集中在60~70岁,这也是噎食的高发年龄段。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年纪越大,噎食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②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生噎食的比例远大于女性,有精神障碍史的老年男性家庭要特别注意做好防范。③与生理情况有关: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由于牙齿部分脱落,影响食物的咀嚼;加上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神经反射性功能减退,唾液分泌减少等,容易发生噎食。④与精神疾病类型有关:研究显示,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痴呆和癫痫性精神障碍均属于脑器质性障碍,共占噎食比例的66.66%;而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属于功能性障碍,共占33.34%。也就是说,器质性障碍较之功能性障碍的患者,发生噎食比例更大。⑤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有关: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发生噎食比例远大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且剂量越大,发生比例越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